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新闻

战天斗地厉家寨:57年前是好例 如今再创"好例"

2014年09月16日 07:31:00 作者:徐文敏 来源:大众网-鲁南商报
如今,在厉家寨中心广场上矗立着毛主席纪念碑,碑身高约18米,基座宽约10米,正面是毛泽东的巨幅画像,背面则是那句彪炳史册的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到如今,厉家寨村里人依然铭记这一鼓励,毛主席的批示使他们愈战愈勇。

      厉家寨是一本厚重的书,它记载着辉煌的历史,也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富裕,从富裕到辉煌,从辉煌到落寞,从落寞到再次崛起……新中国成立65年来,厉家寨历经沧桑、百折不挠,用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实践了沂蒙精神这座不朽的丰碑,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一段奋斗的历史:

      一把镢头一张锨,厉家寨人不愿靠天吃饭

      在厉家寨,71岁的厉玉荣老人保留着一本1953年出版的书,书中的主人公是她的亲哥哥厉月坤。老人说,这本保存了整整61年的小册子,是她无比珍贵的“传家宝”。同样,自己保存的20本老书也记录着厉家寨的点点滴滴。

      厉玉荣老人回忆说,1942年,厉家寨解放;1944年建立了党组织,1945年由厉家寨、徐家寨、大山河、寨子河、张家寨5个自然村合并成立厉家寨行政村,后来成立大山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地处三山、五岭、两河之间,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全社有6500亩可耕地,只有1100亩比较平整,5400亩倾斜不平。有的甚至十几块地加起来才凑成一亩地,并且土层只有二三寸厚,每年都有三五百亩土地连庄稼带熟土被水冲走。粮食亩产量常常不足百斤,有的年景甚至颗粒无收。

      为了发展生产,厉玉荣他们村的干部群众开展了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为主要内容的治岭整地群众运动。经过5次反复改良提高,瘠薄的土地成了稳产高产的“三化”园田。在治岭整地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便于机械耕作,1954年冬天,厉家寨人开始移河改道。经过一冬一春的苦干,整出了厉家寨有史以来的第一块地——跑马地,共13亩多。并且同年在田里打出一眼浇田水井,浇地400多亩,为厉家寨大规模农田基本水利建设闯出了新路子。

      就这样,厉家寨人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凿通了3道岭、搬掉11个岭头、填平21个大汪、300多道水沟、改了12条小河,把1000多块小地削高填洼整成118块大地,扩大耕地面积192亩。还修水库10座、砌成86眼井、闸山沟2000多条,整成高标准“三合一”梯田1520亩,粮食由互助组的亩产230斤到初级社的亩产400斤再到高级社的亩产550斤。

      一段辉煌的历史:

      获得毛主席批示,厉家寨人愈战愈勇

      如今,在厉家寨中心广场上矗立着毛主席纪念碑,碑身高约18米,基座宽约10米,正面是毛泽东的巨幅画像,背面则是那句彪炳史册的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到如今,厉家寨村里人依然铭记这一鼓励,毛主席的批示使他们愈战愈勇。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龙)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