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看护抗战烈士墓
大众网8月29日讯(记者 单姗)1941年冬天,18名八路军战士在与日军激战中受伤,被紧急转移到了牛余庆挖的土窑中,但其中一名战士却因伤势过重牺牲,牛余庆便把他埋在了土窑旁边。如今,牛余庆已经92岁了,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让这位八路军战士的遗骸回到他的老家。如今,牛余庆老人的心愿就要达成了。
老支书多方打听 烈士遗属终找到
今年4月份以来,大众网记者分别以《临沂九旬老人牛余庆:盼望八路军战士士遗骸回家》《沂南抗战牺牲战士后续:潍坊一市民称或为其亲人》《沂南抗战牺牲战士后续:初步确认为临朐籍烈士》为题,报道了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西桃花村92岁老人牛余庆盼望八路军战士遗骸回到潍坊临朐家乡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临朐冶源镇赤良峪村的村支书刘永忠在看到报道后,便开始在村中走访调查,寻找这名战士的遗属。
根据牛余庆老人的回忆,这名战士姓张,老家在临朐县赤良峪村,家中有兄弟三人都参加了抗战,他排老三,牺牲时的年龄在20多岁。刘永忠凭借仅有的这些线索,在村中展开了走访调查。由于年代久远,村中绝大多数人,包括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刘永忠先后找到以前村中管理环境卫生的村民,以及家中有参加过抗战的村民家属,但却一直没有进展。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永忠在与88岁的村民张玉信聊天中,得知他的哥哥与村民张瑞三的三个儿子在抗战时期都当了兵,其中一个儿子张维信前几年刚刚被安葬在临朐县烈士陵园,张维顺、张维吉二人一直下落不明。得到这一消息后,刘永忠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当年当兵的这兄弟三人的堂兄弟之孙张纪永。
遗属得知亲人埋葬在外 急盼烈士魂归故里
张纪永告诉记者,他在小时候就听自己的大爷讲过家中有三位爷爷当年参军打仗。由于参军那年张纪永的大爷年纪还小,他只记得兄弟三人中有一个小名叫连吉,按照牛大爷提供的线索,当时在赤良峪村张姓兄弟三人一起参军的只有他们一家,根据当地起名的风俗,连吉按辈分来排应该就叫张维吉,在临沂埋葬的这名八路军战士很有可能就是他。
“三年前,我就听同学跟我说起在临沂沂南有位张姓烈士是我们村的,当时没有在意,没想到这位烈士就是自己家里人。”张纪永告诉记者,自己常年在外地工作,当村书记张永忠告诉他这一消息时,他更是夜不能寐,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临朐老家,并从去年在村中发现的一块张氏家族碑文中捋清了自己跟张姓烈士的关系。
“张维吉和我爷爷是同一个爷爷,所以他也是我的爷爷。”张纪永说,但张维吉兄弟三人当兵时很年轻,都没有留下后人,现在算来他们一家便是跟张维吉最亲的人了。
说起牛余庆老人,张纪永心里非常感激:“特别感谢牛大爷,能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守候在这个墓地,如果没有他,我永远都找不到这个爷爷。”张纪永得到这个消息,内心除了激动和对牛大爷的感激之外,想的都是怎样把烈士的遗骸迁回临朐烈士陵园,让英烈能够落叶归根。
民政局:确定为临朐籍张姓烈士墓
8月26日,记者跟随张纪永和他的四叔,驱车来到了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西桃花村。此时,临朐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村中走访调查,手了拿着一摞村民的询问材料。
临朐县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傅廷峰告诉记者,在大众网记者对这件事情进行报道之后,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就来到赤良峪村进行落实,在5月中旬来到西桃花村走访调查,但由于时间跨度太长,掌握的信息过少,给调查带来了不少难度。7月份,他们再次来到赤良峪村调查,经核实,该村有14名烈士,其中5名姓张。通过牛大爷的回忆以及对张氏家族排查和碑文考证,基本可以确定是张维吉。
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跟张氏家族代表座谈沟通后,在8月24日又来到了西桃花村进行走访调查,确定该无名烈士墓为1940年期间牺牲的临朐籍张姓烈士墓。下一步,临朐县民政局会积极协调,做进一步核实,并征求烈士家属的意愿,将烈士墓迁回临朐。
老人等了74年 终于把烈士家人盼来了
张纪永和四叔来到牛余庆老人家中,感谢他对74年来对烈士墓不离不弃的坚守。“等了这么久,终于来了!”见到张纪永等,牛余庆老人激动地说。
牛余庆老人回忆,1941年冬天,18名悄悄转移到他们村中的伤兵住在两个土窑里,他和父亲躲着鬼子和村中的汉奸,直到晚上才敢给伤员悄悄送饭,其中一名姓张的伤兵被炮弹炸伤右腿,是当时伤势最严重的一位,大家都管他叫“老张”。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老张没有得到有效救治,一个礼拜以后便牺牲了。牛余庆和随军的王医生在土窑旁边的水沟中挖了个坑,将老张埋了进去。鬼子撤出村后,八路军部队便来到村中转移伤兵,老张的大哥也在其中。
得知弟弟去世的消息,大哥非常难过,在弟弟坟前立了块木牌,上面写有弟弟的名字和家乡,并告诉牛余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当兵,在徐向前部队,没想到三弟这么早就牺牲,现在战事紧急,等抗战结束后,他们兄弟二人无论谁活着,都要把弟弟接回家。“等了这么些年,我也想过这兄弟仨可能都牺牲了,不然怎么会这么久都不过来呢?”牛余庆说,每当村里又从北边来的人,他总要上前问一句,看他们当中有没有人知道老张。
牛余庆:怕烈士被人遗忘 盼家人迁他回老家
按照家乡的风俗,张纪永带来了祭品,要到烈士墓前祭拜,牛余庆老人坚持要跟他们一起去。老人心中明白,这位陪伴了自己70多年的老伙计可能他可能见不了几面了。
烈士墓在村西南方向,穿过排水沟和一片玉米地,牛余庆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当走在一个石头垒砌的围堰上时,老人说这个位置就是当年伤病躲藏的其中一个土窑的位置。“这里离村子远,藏在这里不容易被发现。”老人说着便继续前行,在不远处花生地上的一个坟包面前停了下来。“烈士就在这里。”牛余庆指了指,“把草拔拔,边上又快供桌石。”
正在这片玉米地里干活的一名妇女看到这么多人来到烈士墓前,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走了过来。她告诉记者,全村的人都知道这里埋葬着一名烈士,她的孩子在清明节还在这里为烈士扫过墓。他们村每到正月十五有送灯的习俗,她的老伴在上坟时也不忘给烈士墓前送灯。
“看着坟上还有新土,可见牛大爷对这个烈士墓的照顾,如果没有他,这么多年恐怕这个墓地早就被雨水冲没了”张纪永边说着,边开始拔坟头的葎草,牛余庆也弯腰开始拔草,被身边的人拦下了。
张纪永等人忙着在坟前摆祭品、烧纸祭拜,牛余庆就默默地坐在一旁,望着这一切。老人说,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腿脚也不灵便,以后想来看他都来不了,就怕以后自己糊涂了,连这名烈士是谁都想不起来,别人也会渐渐把他遗忘。“就算老张回不了家,也要去烈士陵园,这样国家也能记得他。”
“等了这么些年,这个心事终于可以了了。”临走前,牛余庆老人红着眼眶,不断回头望着老张的坟头,像是在于这位陪伴了自己74年的老伙计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