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国庆期间,临沂第九中学开展我和国旗合影活动。(资料图片)
教育公平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焦点,它关乎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幸福。“十三五”以来,临沂市走在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前列,彻底化解56人及以上的大班额,实行集团化办学,创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对教师队伍实行“造血式”“输血式”“活血式”整合提升,实现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化解大班额
让孩子的座位不拥挤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消除中小学56人及以上的大班额,成为“十三五”以来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记者从我市教育局获悉,“十三五”以来,全市开工建设中小学105所,开工率98.13%,投资47.1亿元,投资完成率150.03%,累计化解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6625个。截至目前,我市已彻底完成56人及以上大班额的化解。
“座位不挤了,过道变宽了,教室的空气都变新鲜了。”兰山区某小学老师陈女士感慨,更关键的是各科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大班额化解之前,一个班级60多个学生,每到冬季门窗紧闭,教室内空气混浊,不得不在放学后通风。
记者调查发现,大班额的化解让家长心中欢喜。“我家孩子体格壮实,窄窄的座位空间无法容纳他,他经常回家吐槽,却又无计可施。”学生家长孙女士说,自从60多人的班级变成了50人的班级,孩子上学的心情愉悦了。
“任务重,压力大,兰山区需要化解的大班额有1107个。”兰山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称,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从加快推进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招生政策变化等多措并举,于今年9月份已全部化解大班额。
据了解,化解大班额压力较大的学校有临沂沂龙湾小学、北园路涑河小学、红旗小学、西郊实验学校、滨河实验学校等。其中,临沂沂龙湾小学采取与齐鲁园小学联合办学的方式,分流一至五年级部分学生、教师到齐鲁园小学,两校区学生均衡分班,达到化解超大班额的目标,实现“管理一体、特色各显、逐步融合”。
“我们化解大班额坚持的原则是就近分流优先,坚持自愿选择、政策倾斜、均衡分班。”沂龙湾小学副校长王全江说,按家庭住址就近方便上学的原则,花语馨苑、花半里、豪森名邸、爱伦坡四个小区的学生可优先分流到齐鲁园小学,如果分流数量未达到化解大班额要求,其他小区学生可选择分流到齐鲁园小学。
另外,该校学生和家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分流到齐鲁园小学还是留在沂龙湾小学,学校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签好分流选择和承诺书。王全江称,从政策支持、教学资源、设施配套、管理团队、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向分流到齐鲁园小学的班级倾斜。
均衡发展
集团化办学破局,创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均衡发展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我市深化教育改革新实践,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办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兰山区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动车效应”,破解“大班额”难题的同时,助推教育质量的均衡和快速提高。截至目前,兰山区教体局已成立15个教育集团。
据介绍,学区化办学形成同学段“横向抱团”、跨学段“纵向衔接”的办学格局,而集团化办学以优质品牌学校为核心,采取学校自主组合、行政主导组合等多种方式,组建区域内或跨区域的办学联合体,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引领作用,推进课程共建与资源共享,促进集团成员校优质均衡发展。
其中,临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总校为临沂第九中学,成员学校包括临沂第三十六中学、临沂汪沟第一中学、临沂汪沟第二中学、临沂第九中学北校区。“集团内学校办学经验丰富,可谓强强联手。”临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孙静说,他们在坚持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共享发展、特色发展的同时,尊重每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孙静称,通过多校协同、抱团发展,打破校际壁垒,缩小校际差距,引导各校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形成特色教育品牌,让教育发展的成就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集团化办学让乡镇学校和市区学校共享教育资源,让很多家长拍手叫好。”临沂汪沟第二中学学生家长说,以前很多家长到市区买房子为孩子选择好学校,现在来看家门口的学校也很不错。
兰山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称,集团化办学采用一体化办学模式和发展联盟办学模式相结合,以“名校+新校”、“名校+潜力学校”组建一体化教育集团,采取“紧密型单法人”的管理体制,以“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运作方式。同时,以片区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采取“优质学校+潜力学校”、“优质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创生学校”的方式,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联盟。
师资队伍
造血、输血、活血三管齐下
“十三五”以来,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市教育局坚持“造血式”“输血式”“活血式”策略,三管齐下,造血式推进培训活动,输血式推进教师支教,活血式成立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取得了良好成效。
“来给我们培训的都是国内知名教育专家,讲得非常实用接地气,对日常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真希望每年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提起“造血式”推进培训活动,蒙阴县旧寨乡中心学校骨干教师张志伟感触颇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市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的成立,对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名优骨干教师人才资源整合,有着深远的意义。“名师工作室的成立,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老师们共同进步,成就自己的专业成长。”我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张老师说,每个老师都各有所长,都值得他学习。
兰山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以来,兰山区招聘在编、备案管理、聘用制等教师1780名,数量创历史新高,并重点倾斜农村学校,加强区内流动调配,推进了区域师资均衡。此外,兰山区还启动“名校进西城”工程,按照“划转一批、新建一批、引进一批、规划一批”“四个一批”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已有4所中小学划归区直学校。“造血解决刚需,输血用来救急,活血激发潜力。”为了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十三五”以来,我市教育部门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该局还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树师德、正师风”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成立教师师训科,建构培训、培养、培育的师训体系,教师读写项目被《中国教师报》整版介绍。另外组织兰山最美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出10名“兰山最美教师”,2名教师荣获“齐鲁最美教师”、“齐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临报融媒记者庞尊利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