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见习记者 安秀涵 临沂报道
盲文又称点字,是一种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符号。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显示,西班牙人弗兰西斯科·路卡斯是最早的盲文发明者,盲文给世界的礼物照亮了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盲人或视力障碍者的生活,是每个视力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2018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设立“世界盲文日”。
许多国家的盲文,都是在布莱尔盲字体系基础上,结合本国本民族文字特点发展起来的,所以盲文具有国际性,这也为盲人走向世界减少了障碍。1874年,盲文传入我国。英国传教士穆·威廉在北京创建了“瞽叟通文馆”(即北京市盲人学校前身),这是我国的第一所盲人学校。穆·威廉与一位盲人教师合作,借鉴布莱尔盲文,并按照《康熙字典》的音序编排出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汉语盲字,全部音节共408个,这是我国最早的汉语盲文,叫做“康熙盲字”,又称“北京盲字”。
1952年,黄乃先生和部分教师在吸取国内外传统盲文的基础上,结合汉语语言特点,设计了一套拼写普通话、分词连写的盲文方案,被称作“现行盲文”。该方案借鉴了布莱尔6点制盲文,采用拼音制盲文体系,1953年得到国家的批准,很快在全国盲校得到普及。后来,盲文方案又经过多次修改,在1991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盲文改革研讨会上被命名为“汉语双拼盲文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