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食”俗

2024-06-20 16:02:0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梅
play

  大众网记者 李梅 临沂报道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6月21日,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夏至,这天有着丰富的饮食习俗。以下是一些主要地区和夏至相关的饮食习俗,供您参考:

  北京

  习俗:“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这天,北京人讲究吃面,尤其是凉面,因为此时气候炎热,吃面可以降火开胃。

  特点:北京的面馆在夏至时节会非常热闹,各种面条如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炸酱面等都很受欢迎。

  浙江绍兴

  习俗:“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圆糊醮是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是夏至的特色食品。

  特点:以前,很多农户会将醮坨插在田地里,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小孩子则喜欢到田里摘取醮坨食用。

  江苏无锡

  习俗:“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无锡人夏至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寓意家庭和睦、四季安康。

  特点:吃过馄饨后,家长会为孩子称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

  岭南地区

  习俗:“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地区的特色,人们认为这样可以抵抗疾病入侵。

  特点:狗肉和荔枝是岭南地区夏至时节的热门食品,人们会聚在一起享用,享受节日氛围。

  山东

  习俗: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

  特点:莱阳一带夏至日会推荐新麦,黄县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小笊篱捞麦粒吃,充满农家生活情趣。

  其他地区

  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会吃粽子,并用菊花的灰烬防止小麦受到虫害。

  南方地区农家会擀面做成薄饼,烤熟后夹以青菜、豆类、豆腐和腊肉食用,或者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这些夏至饮食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吉祥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