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临沂实践|兰山区方城镇:“百千工程”让农村读懂城市,“古盐道”再现“民生道”

2024-10-29 18:28: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贵坤 卞旭 赵国清 高扬
play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卞旭 赵国清 通讯员 高扬 临沂报道

  秋风习习夜色悄至,河水脉脉晚风浮动。日落黄昏下,于10月18日开幕的方城镇闫家村廿四坊铺依旧人头攒动。方城河自南望北贯通古城水库,东西两岸古香古色的商铺林立,灯火璀璨,点燃了乡村市井的繁华,让小桥流水间热闹非凡。前来打卡的年轻人、组团起舞的老年团、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让昔日的蒙山“古盐道”如今再现“民生道”。

闫家村方城河两岸全貌

  说起小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闫家村的村民最有发言权。“活了60年了,没想到村里能改造得这么好,我们的小乡村要变成大城市了!”村民相传英兴高采烈地说。

闫家村村民相传英

  这样焕然一新的乡村新风貌,得益于“百千工程”的实施。作为临沂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重点项目,方城镇闫家村廿四坊铺项目秉承创新、时尚、接地气的原则,为市民、游客打造日常休闲有新意、有玩头的好去处。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积极参与,清理“五堆”400余处,拆除废旧棚舍10余处,盘活闲置宅基地15余处,腾出土地1800亩,把“开窗有景、出门见绿”变为现实。

河岸商铺林立

  “以前俺村这条河,岸边都是石头蛋和脏泥汤,走都没法走。现在风景太美了,我都一天出门逛三趟。”82岁的村民侯照合站在桥上指着两岸风光,激动地告诉大众网记者。

闫家村村民侯照合

  曾经的小河道变成了现在的幸福河,乡村振兴的路子也越来越清晰——村里环境好了,客商也就来了。大众网记者看到闫家庄河道两侧汇聚了睿道医药、莫沫南路、小林家披萨、罗夫克炸鸡、新盘古艺术等当地知名品牌。创业好青年“组团”把城市业态“搬”进乡村,不仅让乡村发展“留”住青年,也让住在乡村的青年,在家门口就能喝到“城里”的奶茶,享受高质量艺术教育培训。

在河东岸观看演出的青少年们

  据了解,方城镇通过招商引资、自主创业,投资34亿元、新建项目24个,新增就业岗位 1.1 万个。镇上87个村都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人均年分红最高的达到 5100元、最低也到500元。李张庄等5个村建设光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年发绿电 1000多万度,可节支、增收 175 万元,打造了零碳乡村。

崭新的乡村礼堂、邻里中心

  融了城乡,富了群众,村里也提了精气神。通过举办村超、音乐会等活动,乡土文化在此活了起来。此前为期3天的开园活动中,举办的舞狮表演、音乐会、灯光秀、烟花秀、柳琴戏、生活市集、缘分空间、创意巡游,以及亲子运动会、彩虹跑、骑行比赛等活动内容丰富、创意十足,国庆节期间来闫庄的游客就达到5万人次。后期,廿四坊铺项目将建立长效运营机制,擦亮乡村文旅品牌,为当地村民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闫家村骑行比赛(资料图)

  行走在两岸彩色步道,“青年、共富、康养、零碳”这样的关键词在廿四坊格外显眼,如今,这里当地资源与品牌创新融合,配套设施健全,让“农村读懂城市”,暖气、燃气等通村入户,村民进厂上班,入店购物,城里的条件在农村一应俱全,也让“农民像市民”,构成了新时代的方城故事。

方城镇副镇长王得福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方城镇‘百千工程’涉及5个示范村、35个整治村,共辖40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按照连片规划、连片共建、连片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百千工程’提质增效,逐步探索出一条沂蒙乡村全面振兴的方城之路。”方城镇副镇长王得福告诉大众网记者。

兰山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韦洪伟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

  近年来,兰山区深化实施“百千工程”,全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采取“政府补、国企融、村庄筹、社会投”的多元投入渠道。据兰山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韦洪伟介绍,兰山区现已整合市区财政资金6000万元,政府发债5500万元,国企平台投入1.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亿余元,实施115个项目,培树5个示范村,规范50个整治村,建成市级以上和美乡村47个、“零碳”村庄6个,安装BIPV光伏板6.2万平方米,为集体和群众增收320万元,带动“路美、乡美、农家美”一体提升。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