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邓梦娇
流动的是食堂,流出的是爱心,留下的是幸福。在临沂市沂水县,有这样一支特殊且充满温情的队伍——“流动幸福食堂”志愿服务队。他们以流动厨房为阵地,以爱心、恒心为燃料,为农村老人烹饪出一道道饱含温暖与关怀的饭菜,走出乡村助老志愿服务的新路径。
缘起:退伍不褪色的情怀
“我们在做志愿服务时,就发现很多老人吃饭非常简单,有的甚至把凉得发硬的馒头用开水泡一下,就直接吃了。”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赵永胜说,“还有的早上做一锅面条,放上几片菜叶,到中午也不加热,对付几口就算吃过了。长期如此,营养不良,身体健康必然受到影响。”
赵永胜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回乡创业之余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每周末他都会到留守老人家中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用品、陪老人聊天……在发现留守老人饮食质量不高的问题后,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流动起来,尽自己所能为乡村留守老人免费提供午餐,不在乎吃得有多好,最起码是热乎的饭菜。
自此,一间间流动的“幸福食堂”,为乡村留守老人架起了“爱心炉灶”。
行动:炊烟处升起的关爱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流动幸福食堂”的志愿者们便忙碌起来。他们前往市场精心挑选食材,确保每一棵蔬菜都新鲜,每一块肉都合规。采购结束后,他们驱车驶向一个个偏远乡村。
在圈里乡桥北头村广场,搭帐篷、架炉灶、摆桌椅……志愿者们各司其职,不一会功夫,一座简易厨房就搭建了起来。紧接着洗菜、切肉、起灶、烹炒……一条“流水线”作业忙得不亦乐乎。伴随着火焰的跳动、炊烟的升起,诱人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
临近中午,老人听到村里广播后,手持饭盒陆续前来,并热情地和志愿者打招呼:“小赵,又喊我吃饭啊?”对于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们将饭菜装入保温盒,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送餐上门,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看着老人开心地吃着饭菜,志愿者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在我们看来这可能只是很简单的一顿午餐,但在老人们眼中,我们送的不仅仅是饭菜,更是对老人的一种挂念、一种关爱、一种温暖。”志愿者小周说。
传递:流动且汇聚的力量
就像志愿者说的,“流动幸福食堂”并不仅提供饭菜,还时刻关注着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现异常便会主动联系老人子女,或者联系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第一时间为老人提供周到服务。
有一次,志愿者发现一位老人吃饭时下咽困难,便立即询问情况,原来老人嗓子疼了好几天了一直没有看医生。志愿者立刻联系村里的医生为老人进行检查,经过及时治疗,老人的身体很快恢复健康。在送餐上门时,志愿者还会帮助老人整理家务,和老人说话聊天,还会帮助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视频连线在外的孩子,让老人聊聊家常、逗逗孙子……
“流动幸福食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进来,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都有“流动幸福食堂”,随着队伍的壮大,也提高了服务的覆盖面及频次,让更多的老人受益。
除此之外,还有专业机构、爱心企业和热心群众加入进来,他们和“流动幸福食堂”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沂水同心大集”进乡村活动,把义剪义诊等志愿服务带到群众家门口,或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为留守老人献上自己的爱心,还在端午、中秋等节日和老人共度佳节,不但让老人“身暖”,更让老人“心暖”。
护航:持续而规范地运行
“流动幸福食堂”作为公益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沂水县坚持“政府扶持、志愿引领、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构建更全面、更专业、更可持续的助老服务体系。
“工作中,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充分考虑村居老年人结构、数量等因素,结合各志愿服务组织‘流动幸福食堂’规模,合理制定计划、分配任务,既保证了精准服务,还避免了盲目准备食材造成的浪费。同时,按照合理膳食‘安全、营养、健康、美味’的原则,定制膳食营养健康食谱,让老人吃得更放心、满意、健康。”沂水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李光兴介绍。
在队伍建设方面,更加突出党员志愿者的带头示范作用,并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不断营造爱老孝老敬老的浓厚氛围。2024年以来,“流动幸福食堂”已开展活动106场,参与志愿服务组织30余家,吸引爱心商家200多家,累计服务农村留守老人11000余人次。
初审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