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观临沂⑫|203个大项目、1200亿 临沂勇挑大梁底气足

2025-02-06 15:14:3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王艳彩
play

  海报新闻记者 王艳彩 临沂报道

  2月6日,临沂市重点项目现场推进暨首季“开门红”动员会议在兰山区“现代物流城二期”召开,集中开工项目203个、总投资1200亿元。开班伊始,市委、市政府就高规格举行项目开工仪式,不仅是对“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临沂以项目为引擎、以实干为底色,全面冲刺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项目为王 经济起势的硬支撑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此次集中开工的203个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涵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市政交通等各个领域,展现了临沂产业升级的清晰脉络。这一规模不仅延续了临沂近年来“大项目引领”的传统(如2024年全市开工307个项目,总投资2006亿元),更凸显其“滚动生成、一体推进”的统筹思维。从“本土企业与对外招商同等重要”到“产业与民生投资并重”,临沂既注重传统产业根基的稳固,如木业、食品加工等,又加速新兴产业布局,如智能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构建起多极驱动的产业生态。

  改革破题 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

  面对经济转型的深水区,临沂将改革作为破解瓶颈的“金钥匙”。此次会议提出的“改革溯源”思路,直指发展痛点:一方面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商城国际化、城乡融合、国资国企、财金联动、财源建设等经济领域改革,另一方面深化“热线·首发”、促进就业、医疗保障、高中教育、基层网格等民生领域创新,形成“小切口、大力度、办实事”的改革矩阵。这与山东省“十大改革重点”一脉相承,但临沂的创新更显“在地化”——例如“企业评部门”机制从集中评转向分行业、分县区单独评,倒逼服务效能提升;又如“要素跟着好项目走”策略,通过闲置土地盘活、产业基金支持等方式,破解资源约束。

  实干为要 拼抢开局的“临沂速度”

  “收心归位进状态”的紧迫感,折射出临沂对“时间窗口”的精准把握。当前,全市日均工业用电量仅恢复至1月的53.6%,最高的县区为67.8%(市内五区),最低的为31.4%(费县),县域间复工率差异显著。对此,临沂提出“逆向倒推”策略:将年度目标拆解为月指标、周数据,压实到镇街、企业乃至个人,形成“目标—路径—责任”的传导链条。更值得关注的是“拼抢”背后的机制创新。政府系统推行的“三亮”(亮目标、进展、结果)、县区层面的“四重”(重大会议、改革、项目、政策)以及全市“五比”(比贡献、服务、实绩、发展、担当),构建起多维度的竞争激励机制。相信这些都会在一季度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营商筑基 从“政策供给”到“服务革命”

  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临沂实现“开门红”的隐形赛道。此次会议提出的“亲商惠企四件事”——审批至简、执法规范、政策直达、要素保障,直击企业痛点。例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将办理时限、材料、流程压减50%以上,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跃升;而“综合查一次”改革则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行政检查,频次压减20%。更深层的变革在于政企关系的重构。临沂强调“对企业诉求首先说‘行’”,通过领导帮包、纪企直通等机制,建立“问题解决直通车”。这种“与企业同甘共苦”的姿态,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临沂营商环境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临沂的“新春第一会”,既是动员令,更是宣言书。从沂河新区“工业过千亿、城市更美丽”的攻坚蓝图,到全市“拼抢一季度”的冲刺姿态,临沂市正以“实干”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挥毫泼墨,书写新时代的“沂蒙答卷”。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