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海报新闻记者 邓梦娇 成都报道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启幕,作为大会一项重要议程,山东省广播电视局面向全国现场发布《山东省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海报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山东省将持续构建“全省统筹、市县协同、政企联动”的微短剧立体化发展格局,对于既有“口碑”又有“奖杯”的微短剧,最高给予百万奖励扶持。
《山东省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仪式上,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国华介绍了山东扶持发展视听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做法。近年来,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全面推动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塑造‘网络鲁剧’新优势”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山东立足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双核引领、多极联动”的视听产业格局。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先后制定印发了《山东省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目前,山东已经形成了以青岛东方影都、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德州乐陵影视基地等为代表的山东影视摄制基地集群。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聚焦新时代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搭建全国和全省性行业交流平台,举办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黄河流域视听合作发展大会、国际短视频大赛及山东网络视听大会等大型活动。今年,第三届国际短视频大赛将于4月中旬在泰安举办、第四届山东网络视听大会将于5月中下旬在烟台举办。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精品创作导向,持续擦亮“网络鲁剧”品牌。联合山东省委宣传部印发《关于建立山东省签约网络文艺评论家管理制度的通知》,加强网络文艺理论研究与精品创作引导。印发了《网络鲁剧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对近期重点剧目创作进行系统规划。先后涌现出网络电影《勇士连》《中国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绝地防线》、网络剧《不完美受害人》《黑土无言》《法医秦明》《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云襄传》《破茧》、微短剧《那一年》《进击了,我的高歌》《木匠奇事》、网络纪录片《声生不息·黄河的咏叹》《派兵去山东》《拾光记》《从河说起》、网络动画片《无脑魔女》、系列短视频《海上山东》《黄河大合唱》《我家有诗词》、网络音频《故事里的沂蒙》等精品力作。
据了解,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明确提出“两步走”战略目标:到2027年,培育重点视听企业300家以上,建成省级视听产业基地(园区)20个以上、国家级基地2个以上,年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视听产业创新高地。
《山东省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主要内容:
一是实施微短剧精品创作工程。加强重点题材规划引导,建立各类重大主题微短剧剧本项目库,对入库项目优先推荐参与精品立项和评选表彰,重点向播出平台推荐。建立完善跟踪指导机制,对重点作品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指导服务。
二是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启动“微短剧+”系列创作计划,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微短剧的题材边界和应用场景,推动消费升级。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跟着微短剧来科普”“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微短剧里看品牌”“微短剧里看非遗”“微短剧里看医疗”等创作计划,对入选创作计划的作品,在评奖推优、扶持奖励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三是拓宽微短剧发行传播渠道。打造微短剧播出平台,拓宽鲁版微短剧上线播出渠道,扩大传播范围,提升社会影响。支持山东广电享TV、山东海看IPTV等平台开设微短剧剧场和视频点播专区。鼓励具备条件的网络视听平台打造微短剧播出平台、小程序等,建立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微短剧传播矩阵。支持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开设微短剧剧场,推动大屏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
四是打造一批微短剧摄制基地和拍摄取景地。加强微短剧摄制基地建设,优化提升现有影视基地功能,打造一批微短剧摄制基地。提升摄制基地配套服务能力水平,组建微短剧拍摄服务联盟,构建全省“一张网”的微短剧摄制服务体系,为制作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选取一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服务设施完善的文化旅游胜地、城市地标等,打造一批微短剧最佳拍摄取景地,吸引省内外微短剧创作团队来鲁取景拍摄。
五是支持技术创新与应用。主动探索新技术与微短剧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微短剧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赋能。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微短剧策划创作、取景拍摄等环节的全链条应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企业、园区建设微短剧技术创新实验室,开展微短剧行业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推动微短剧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
六是提高内容审核质效。非特殊题材普通微短剧规划备案和完成片上线备案实现工作日随报随审,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反馈;完成片上线备案审核通过的,当日发放上线备案号。非特殊题材重点微短剧规划备案每月分3次受理,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反馈,审核通过的于次月5日提报国家广电总局审核;完成片上线备案实现随报随审,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反馈,审核通过的当日发放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特殊题材普通微短剧规划备案和完成片上线备案实现工作日随报随审,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反馈;审核通过的,当日送有关部门协审;协审通过的,有关部门反馈当日发放规划备案号或上线备案号。特殊题材重点微短剧规划备案每月3次受理,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反馈;审核通过的当日送有关部门协审;协审通过的第一时间报国家广电总局审核。特殊题材重点微短剧完成片上线备案实现随报随审,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反馈;审核通过的,当日送有关部门协审;协审通过的,有关部门反馈当日发放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
七是健全完善保障奖励机制。加大事前扶持力度。对列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的微短剧项目,按照最高不超过1:1的标准予以配套扶持。对列入重大主题微短剧剧本项目库的微短剧,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20万元资金扶持。列入“山东省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的,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资金扶持。深化以奖代补改革,重点奖励既有“奖杯”又有“口碑”的精品微短剧项目。对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的微短剧,对荣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季度推优和年度推优的微短剧,对列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梦 新征程”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征集展播活动的微短剧,对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时段播出的重点微短剧,对在省级卫视、网络视听头部平台上线播出、影响力大、收视效果好、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微短剧,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单部作品符合多个奖励条件的,按照从高不叠加原则进行奖励。已获得前期扶持、但后期符合相关奖励条件标准的可予以奖励,实际奖励金额扣除已获得的扶持金额。
八是引育高端专业人才。鼓励各地将微短剧人才的培养、开发、引进、流动、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工作纳入当地人才工作范畴。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举办微短剧行业人才交流会、大型采风活动等,吸引各地人才来鲁创业发展。鼓励外地鲁籍人才回乡投资创业。鼓励各地将微短剧行业人才纳入当地人才招引计划,享受相关政策。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微短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相关专业,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微短剧创作、制作、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山东省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行业协会成立微短剧专业委员会,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定期举办微短剧培训班、研讨会,提升精品微短剧创作生产能力。
九是加强交流合作,推动鲁版微短剧出海。每年举办高层次、高规格、高水平行业盛会活动,搭建微短剧精品创作平台、交流合作平台、传播展示平台、版权交易平台。支持跨区域建立微短剧产业发展联盟,推动区域之间、平台之间、机构之间深度合作。加强与海外平台的合作,推动鲁版微短剧作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发行和传播。对在海外平台上线播出的微短剧,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奖励。对获得国际专业奖项的微短剧,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奖励。
十是健全完善版权保护推广机制。依托山东省网络视听版权交易中心搭建微短剧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为微短剧机构和作品提供版权登记、保护等方面一站式服务。支持山东省网络视听版权交易中心做大业务增量,鼓励微短剧原创作者登记、交易优秀作品。鼓励微短剧制作机构依托山东省网络视听版权交易中心开展交易,激发创作活力,促进微短剧版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加大鲁版微短剧版权推广力度,推动鲁版微短剧版权交流交易与跨境合作。发挥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资源优势,打造“上合组织微短剧交易服务平台”。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