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众网12月22日讯 学生食堂饮食安全卫生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关系和影响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山东临沭县蛟龙中学不断加强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饮食安全卫生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全体师生营造了一个放心安全的饮食环境。2008年春天该学校食堂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全县优秀学生食堂,11月28日该校为临沂市素质教育工作现场会成功提供食堂就餐参观现场,先后接待本市及外市学校参观团队近千人次。
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学校的食堂管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制度建设和配套设施。制度建设方面,该校相继制定出台了饮食卫生安全制度、饮食服务岗位职责、膳食质量管理制度等,完善了采购台帐登记制度、食品检验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建立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奖励机制,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签订了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责任书,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成立食品卫生领导组织机构,吸收校内总务、卫生室和部分师生代表成立食品卫生管理小组;食堂管理员坚持在食堂办公,负责全天候、全流程监督检查,对出现管理漏洞、失职行为或违规操作等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该校先后投入近40万元用于食堂的改造和设备设施的添置。重建了锅灶,购置了消毒柜、和面机、大型茶炉、电饼烤铛等加工设备,改造了教师餐厅,新建400平方米学生餐厅,并在学生餐厅添置了64套*8人标准餐桌,极大的改善了就餐环境。
二是规范程序,严格把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该校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卫生工作,具体做到严把“五关”,即采购关、食品贮存关、生产加工关、保质供应关、从业人员准入关。严格食品准入制度,在大米、小麦粉、食用油等大宗食品的采购上严格按照县教育局的规定采购,并坚持产品采购索证制度。对于蔬菜类等农副产品,也实行定点采购,坚决从源头上杜绝问题食品进入食堂,消除安全隐患。在贮存环节上,严把原料的入库验收、保管关。食品原料全部由库房保管员专人验收,并做好原料的通风、灭虫、灭鼠工作,避免原料受潮发霉变质以及病菌污染。在生产管理方面,抓环节、抓流程,不加工已变质或有异味的蔬菜、肉、蛋、禽等半成品,不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材料,不使用有异味、污染不洁的米、面、油、馅等原料。同时,在食品存放方面实行"三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非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在饮食用具管理方面做到“四过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在人员管理方面,根据上级卫生防疫部门要求,食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定期健康查体、持证上岗。同时,严把食堂工作人员个人卫生。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经常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和口罩;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要经常修指甲、理发、洗澡;上岗前不允许配戴各种装饰物,着装整齐、干净;发现员工患有慢性疾病或传染病,立即停工离岗。
三是健全机制,强化监督。饮食安全与卫生工作是个动态管理的过程,注重平时,贵在细节,贵在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为此,该校成立了饮食服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消防安全督查组、饮食安全质量督查组、卫生防疫督查组、综合组四个工作小组,定期召开饮食工作安全卫生专题会议,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实施测评,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学校还采取领导和教师陪餐制,每日三餐由一位领导带队,提前半小时到食堂用餐,目的是检查饭菜质量,品尝饭菜味道。为了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督查组定期对食品卫生、饭菜价格、饭菜质量、服务态度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责令改正,落实处罚措施或停止营业。同时还从每个班选派两名学生,组成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抽查食堂卫生、服务情况,及时向学校饮食服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反馈意见,督促改进伙食管理,提高饮食服务质量。正是由于该校在食堂管理工作中坚持时时抓,反复抓,抓反复,才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为师生就餐树起了一道强有力的安全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