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在项目移交现场,临沂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少军代表沂蒙人民向通口镇移交援建项目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大众网临沂5月12日讯 大灾有大爱。一年前的 5月12日,北川汶川山崩石裂,不计其数的同胞倒在废墟里。一年间,援建者们与天府之国的人们抚平伤痛,在碎石瓦砾下建起了一个新汶川、新北川。 作为北川县通口镇的对口援建城市,临沂市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坚持“科学援建、务实援建、和谐援建”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所有援建项目全省率先整体移交,为实现“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援建项目全面竣工 在北川通口镇举目眺望,险峻的牛头山环抱着小镇,奔腾的湔江水穿镇而过,映入眼帘的还有微雨、水波、云雾、鲜花……百年老镇通口已换新貌,由临沂市援建的通口镇卫生院、文化服务站、文化健身广场、通泉路、场镇供水工程、汽车站、农贸市场、垃圾转运工程等均已投入使用。 4月25日,北川县通口镇一片欢腾,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丰硕成果,临沂市援建通口镇建设项目全面竣工并整体移交给通口人民。 当天上午11时开始的交接仪式上,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发来贺信,山东省援川办副主任、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总指挥徐振溪出席交接仪式并讲话,临沂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少军代表沂蒙人民向通口镇移交援建项目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北川县县长经大中代表北川灾区人民感谢山东省、临沂市的无私援助,临沂市援川办主任尹云川宣读交接清单,临沂市援川办副主任、市援建通口工作指挥部指挥程守田介绍援建工作开展情况。通口镇也成为四川震后第一个整体交付和全面使用的被援建乡镇。 羌族民居将成亮点 地震可以毁掉我们的家园,但不会毁掉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念。 在对全镇2281户灾区群众住房进行重建调查的基础上,临沂市根据实际,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确定了13个安置点,其中小坪、清泉、同乐三个村为永久性住房集中安置试点村,其他居住点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因地就势分散安置。同时,组织成立了技术服务指导小组,为每村培训了一名农房建设技术员,为农房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在建筑风格上,做到统一设计模式,统一风格与尊重群众意愿,多种形式风格相结合。农村住房建筑方案设计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在体现民族风格和区域特色的基础上,既尊重群众意愿,又适当统一风格。其中,在公路沿线、县旅游环线、场镇周围和统一规划的旅游开发区等区域,计划统一建设羌族风貌的民居房,为今后开发农村羌族文化休闲旅游业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通口镇农村需重建永久性住房1567户,已竣工1253户,占总户数的80%,721户加固维修户已全部完成。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走在了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前列。 另外,按照山东省的要求,临沂市还增派了40名民警和6名房屋鉴定专家,分别参加了北川县和绵阳市的社会治安和房屋鉴定工作,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