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众网3月12日讯 此次沭河治理工程在南古镇境内涉及到11个村街,南北绵延长9公里,占地面积达550亩,是全县战线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个乡镇。在全县沭河治理工程工作动员会后,临沭县南古镇高度重视,集中力量,迅速行动,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地面附着物清障工作。据统计,属于清障范围内的杨树12876棵,各种果树11276棵,青苗142.5亩,坟墓27座,涉及房屋建筑面积590平方米。目前,清点测量工作已经完成,正全力做好相关补偿款统计发放工作,全面清障工作即将启动。
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动员会后,该镇立即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结合镇村实际,商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南古镇沭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工作区人员参加的沭河治理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辖两个由30名精干力量组成的工作组,分别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进度。同时,还成立了一个专业技术指导组,由农技、林果、水利和国土等部门抽调技术人员参加,对树木、果树、农田、水利设施和坟墓等按上级有关标准进行补偿评估指导,切实保障补偿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统一思想认识。该镇专门召开了由相关工作区、镇直部门负责人,相关村街支部书记和被抽调脱产干部参加的动员会,学习传达了有关沭河治理工程会议精神,明确了沭河治理工程开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责任和具体工作要求。
强化措施落实。工作组和专业技术指导组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相关要求开展工作,首先,由相关村街支部书记到场,确定村界和地面附着物归属,工作人员还将涉及清障范围内的现状录相、拍照,尽最大可能避免或减少纠纷。其次,是将清障范围内的地面附着物按国家有关补偿标准进行详细分类,并设计了科学规范的清障统计表。第三,在组织工作组人员清点测量时,由镇、村和农户三方在场,严格按上级有关标准进行清点测量,各种数据经三方确认无误后分别签字、画押,作为相关农户补偿依据,切实增强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有效避免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