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余平方米的废弃板房里,几台压盖机、打码机、封口机就搭成了一条假冒青啤、崂啤的“生产线”。接到青岛啤酒打假办公室的举报后,7月25日上午9时许,崂山工商分局公平交易局将位于中韩街道办牟家下庄的制、售假啤酒窝点一举端掉。共查获假冒青啤、崂啤近7000包,总计6万多瓶,案值20多万元。据公平交易局负责人介绍,这是近3年来本市查获的最大制、售假啤酒案。
黑窝点藏身半山腰
7月24日下午,崂山工商分局接到青岛啤酒打假办公室的举报电话,称在中韩街道牟家下庄村有一个制售假冒青岛啤酒的窝点。举报人称,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卡车出入制假窝点,而且经常见到运输空酒瓶子的卡车出入。崂山工商分局执法人员立即对举报信息进行调查,在确认信息可靠后,安排3组执法人员对制假窝点进行暗访。经初步调查,该制假窝点设在牟家下庄村的一处废弃不用的采石场内,处在半山腰上,十分隐蔽。
假劣啤酒查了九车
摸清情况后,7月25日上午,10多名工商执法人员驱车来到该窝点门前。记者发现,制假窝点被一座几乎开采完毕的山体环围着,从紧锁的大门望去,一排低矮的板房在山体下面很不显眼。
工商执法人员下车后,门口拴着的两条黄狗开始狂吠不已,这时,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出现在门口,在工商人员的要求下慢吞吞地打开了大门。记者看到,由于连日降雨,院子里一片泥泞,大型卡车留下的车轮痕迹内仍然积满雨水。
工商执法人员的突然出现显然让制假窝点措手不及,在一间大约100平方米的板房里,5名制假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由于连日降雨,废弃板房内霉味刺鼻,地面上更是泥水淋漓,靠着南北墙壁,各码着两排塑料膜封裹的无标签啤酒,而在空地上则摆着1台压盖机、1台打码机和两台电动封口机。“这4台机器就搭成了一个制作假啤酒的简易‘生产线’”,经检大队的周队长说。
两分钟造一瓶假酒
记者看到,压盖机锈迹斑斑,打码机上沾满了油墨,而脚踏式封口机上也满是油污。摆放机器的房间里,地上凌乱地撒满了各种品牌的啤酒瓶盖子,两沓涉嫌假造的崂啤、青啤商标堆在墙角,而粘贴商标的浆糊就盛在一边的塑料盆里,里面漂着几只苍蝇,散发出酸臭味。“制作一瓶假酒用不了两分钟!”一位制假工人说,操作很简单,就是将购进的假酒瓶盖换成青啤或崂啤瓶盖,贴上青啤、崂啤标签,然后用塑封机封起。执法人员发现,该制假窝点共有工人22名,其中9名属于未成年人。
采石场“采”出6万瓶假啤酒
假冒青啤崂啤生产线藏身半山腰 查处发现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
经执法人员检查,采石场废弃不用的板房共有13间,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全部是用来制造假啤酒的临时窝点。记者发现,每间板房内均摆满了贴有青岛啤酒、崂山啤酒标签的假酒。经清点,数量达到近7000包,总计6万多瓶。由于假酒数量太多,执法人员总共调集了9辆大卡车才全部装完。
择日销毁所查假酒
“尽管假劣啤酒制作简单,但利润率高达100%!”青岛啤酒打假办公室的负责人王卫先生说。据调查,制假窝点所用的假啤酒来自威海乳山,据王卫介绍,这种假酒每瓶进货价才七八毛钱,但换上崂啤或者青啤的标签后,售价在1.5元到2.2元之间。经查,制假窝点黑窝主姓陈,来自山东临沂。执法人员在陈某居住的地方找到3个账本,上面列明了制假、售假以及进购假酒的每一笔记录,不少假啤酒销往本市郊区摊点以及省内其他城市。根据陈某所记内容,自去年6月底开始,他就已经开始大量制造假啤酒。“这是本市近3年来查获的最大的制、售假啤酒案。”崂山工商分局公平交易局副局长吕涛说,下一步,执法人员将依据房东牟某和群众提供的线索,协同相关司法机关对该制假案件进一步调查,所有假酒及造假机器和假冒商标暂扣,等案件调查清楚后,将择日集中销毁。
(记者 王爱科 通讯员 张洪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