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6月14日讯:(通讯员 刘晓英 记者 汪玉军 )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创新工作关注民生,创新制度惩贪肃腐,创新已经点点滴滴、时时处处融入到了兰山区检察院的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
检查干警走进社区调查了解情况
思路一新天地宽
兰山区地处临沂经济文化中心,是物流之都,商贸之都,人口密集复杂,流动量大。近年来治安状况虽有好转,但刑事犯罪数量仍持续高位徘徊。去年,该院侦查监督部门受理案件1500起2500人,占到全市受案总量的四分之一。案多人少的矛盾成了困扰兰山检察院发展的瓶颈。
“只有用创新的思维和举措,才能真正把握工作的主动性!”检察长谭长志掷地有声。
在创新用人机制上狠下功夫,他们采用编外聘任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30名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担任书记员,专门从事打字、复印等一些辅助性工作,使检察官从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审查案件。
改革“流水式分案”分案模式,摸索建立了分组办案机制。专门设立了公诉二科,负责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和未成年犯罪案件,以增强办案的专业化水平。
协调公安、法院、司法局联合推行了《轻伤害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机制》,由司法局专门选聘人民调解员,负责轻伤害案件的调解工作。一年来,有26起轻伤害案件当事人通过委托调解“握手言和”。该院推行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简化了诉讼程序,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时间较过去分别缩短了3天和5天。
“民生热线”解民忧
“民之疾苦,常在我心”,走进兰山区检察院,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以民为本,是兰山检察官的一个基本的工作理念。他们始终把关爱和服务民生贯穿于检察工作之中,切实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
“民生检察热线”就是该院关注民生的“连心线”。他们专门设立了热线电话和互联网视频接访设施,多渠道地倾听群众呼声。下岗职工赵某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可事故赔偿却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虽然案件执行与检察院无关,但热线值班员张寿珍却主动介入,多方协调有关部门,帮赵某妥善解决了赔偿问题。
该院开展的“民生检察进社区”活动在主要社区设置了民行检察工作室,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法律宣传和咨询,并选聘兼职联络员,努力打造民行申诉绿色通道。去年6月,该院通过民行检察工作室受理的王某等44位农民工索要劳动报酬申诉案,仅用13天就建议市院提请抗诉,以最快捷的方式满足群众的司法诉求。
该院还建立了五种无障碍接访方式,完善了热线受访、视频接访、人民监督员督访以及涉检信访评估预警等工作机制,共妥善处理各类信访案件206件,化解社会矛盾72起,控申接待室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文明接待室。
创新之花“香满蹊”
该院将检察文化与兵法文化有机结合,开展了《孙子兵法》与检察谋略研讨会,引导干警将兵法谋略运用到职务犯罪侦查实践,实行查办与预防犯罪同步推进。去年3月,该院查办了某局化某受贿300余万元的大案。预防部门跟进开展犯罪预防时,通过个别交谈,又获取了两起职务犯罪的线索,起诉至法院后均被判处10年以上刑罚。
惩治腐败,重在预防。预防职务犯罪演讲团是该院精心打造的一个预防品牌。他们将近年来查办的有影响、有震动、有代表性的案例写进讲稿,并根据受众的行业特点及时调整案例,进一步丰富了讲稿的内容。成立四年间演讲76场,受众15000人,很多单位年年到检察院预约演讲。
“这源于我们的苦心的筹划和艺术构思!”检察长谭长志道出了他们的创新之道。 这些只是兰山检察院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象这样的创新在该院还有许多。在创新的道路上,他们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