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平邑县委:打造“三个引擎”强化团员先进性建设

2024-01-11 15:0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国清 林玉晓
play

  大众网见习记者 赵国清 通讯员 林玉晓 临沂报道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共青团平邑县委聚焦改革要求,打造团员先进性建设“三个引擎”,改进团员教育管理机制,构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不断强化团员先进性建设,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

  思想引领定位“成长坐标”,打造团员先进性建设“向心引擎”

  突出组织化优势。团员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结合所在团组织、单位特点,面向身边青年群众办1件实事;团干部带头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上讲台开展1次理论讲学;组织所属团员开展不少于4次专题学习和1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持续强化团员青年政治思想引领,发挥共青团作为“引领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的作用。

  打造新媒体矩阵。打造“青春课堂”微信小程序,每周一篇线上“微团课”,学习政策理论,动员3万人次团员青年每周参与“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每月一期线下“青课堂”,线上预约报名,线下学习交流,形成“线上+线下”“自学+交流”的新媒体思想引领矩阵。

  运用立体化手段。用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举办“‘沂’起学理论,共青团在行动”演讲比赛4期,组建“邑口同声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开展宣讲32场,加强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活动被新闻联播专题报道;面向团员青年开展“星火阅读”活动,累计2万余名青少年参与。

  平台载体厚植“成才沃土”,打造团员先进性建设“协同引擎”

  加强机制协同。构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全链条协同机制,实施“育苗工程”,有序做好“分批入队”,普遍开展入队、队会、离队等少先队仪式,全面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增强少先队员荣誉感;实施“拔节工程”,严格落实“推优入团”。落实推优入团、积分入团、评议入团制度,严格“十步骤三公示六必须”团员发展程序,统筹做好各领域团员发展指标分配工作;实施“孕穗工程”,持续规范“推优入党”程序,出台《平邑县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实施办法》,使“推优”工作逐步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使共青团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加强校地协同。与青岛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7所高校签署校地共建协议,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10处;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将“九间棚党性教育基地”“115师在沂蒙旧址”“桃峪高干会议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成校外“大思政课堂”。

  加强阵地协同。校内加强中学(中职)团校建设,全面推行学校党组织领导授团校培训“第一课”制度,将团校工作统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邀请校外优秀党团员、团干部、青年榜样、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等兼任团校教师,打造一支来源广泛、专兼互补、素质过硬的优秀师资队伍。校外加强“青年之家”建设,将“青年人才服务站”“青鸟驿站”“团代表联络站”等团属阵地进行整合,辐射带动“青春社区”“蜂享驿站”“沂蒙小学堂”“青年志愿服务站”等特色团青场所,形成“旗舰店”+“品牌店”的连锁运营模式,实现育人阵地一体多维。

  赓续血脉传承“沂蒙精神”,打造团员先进性建设“红色引擎”

  描绘实践育人“红色地图”。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拓宽青少年社会实践载体,打造九间棚村、航天育种基地、乡村振兴实践馆、桃峪高干会议旧址等30处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绘制平邑县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地图,让校外课堂覆盖青少年“家门口”。

  打造社会实践“红色品牌”。打造推出“沂蒙红色研学之旅”“我的青春正当红”等红色社会实践品牌,累计对接山东大学、烟台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80余所高校132支团队共计2500余名师生来平邑进行调研实践。其中,李艾霞老师带领9名大学生与沂蒙山区22个孩子共同创作的图书《沂蒙田野实践》,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亮出“红色平邑”的青春名片。

  讲好感人至深“红色故事”。注重用青少年声音讲述红色故事,成立“好少年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两支宣讲队伍,举办“沂蒙少年赞家乡”等主题宣讲活动30余场;组织“红领巾讲解员”到红色实践基地“上岗”讲解;举办“党团队员手拉手、革命薪火代代传”“追寻红色足迹”“打卡红色地标”等特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