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农村大集,作为一种古老的交易形式,是广大农村乡镇和城市近郊区定期进行交易的市场,是适应传统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求的贸易形式,也是农民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新时代,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农村大集被赋予了更多新的特征,逐步发展为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大集作为农民经济、社会活动的一个中心,在农村市场甚至现代经济体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加强农村大集规范化建设,对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繁荣农村市场、发展区域经济、沟通城乡联系、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都具有重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66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现有381个行政村、34个城市社区,93万人,是临沂市农村大集较多的县区之一。费县共有63处农村大集(见附件),大部分为20世纪农民自发组织形成,开集场所、时间固定,多为综合性零售集市。从种类上来说,费县大集分为乡镇首集和村庄集市。乡镇首集的经营者一般为有固定摊位的经营者和串街赶集经营者,乡村集市的经营者多为串街赶集经营者。从频率上来说,一类是庙会性集市,比如农历三月初八、十月十一的上冶庙会,农历二月初二、六月初六的探沂龙王堂庙会等;另一类是常年存在的集市,比如费城街道的万良庄大集,石井镇的郝家村集等。从时间上来说,费县大集的日期按农历计期,通常5天为一集,上午为集市的盛期,人流量比较大,商品交易比较多,下午人流量和商品交易量较少,俗称“散集”。从位置上来说,费县大集多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大村镇。从商品种类来说,多为综合性集市,商品范围涵盖粮食、服装、蔬菜、农具、肉类、日用百货等。
二、重要作用
近年来,费县持续推动农村大集规范整治,落实村居社区主体责任,加大乡镇(街道)属地管理力度,实行公司化运营,推动了农村大集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农村大集在建设“活力之城 幸福费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以梁邱东村大集为例,说明农村大集的重要作用。梁邱东村大集位于梁邱镇东村,成立于20世纪中期,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多次搬迁,2009年依托梁邱东村村委,成立了费县梁邱东村农贸市场有限公司,现已实现公司化运营。目前,梁邱东村大集占地面积约30亩,逢农历二、七开集,长期经营摊位300余个,年成交额约3亿元。
一是方便农民日常生活,活跃农村市场经济。农村大集为农民提供了种类繁多、价格低廉的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便于农民就近以较低价格购买,方便了群众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的集市贸易,提高了农民的消费观念,使农民在经营和消费的过程中,接受了市场熏陶,提高了消费观念,增强了商品意识。比如,梁邱东村大集的经营者多为梁邱镇、新庄镇、石井镇周边乡镇的村民,商品多为农户自产的农作物、手工艺品以及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和农副产品。通过集市贸易,梁邱镇等地的农民增长了可支配收入,消费潜力被大幅度激发。另外,农村大集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梁邱东村大集长期经营摊位300余个,经营者多为周边农民,能长期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
二是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增强农民情感认同。农村大集不仅具商品交易功能,还具有信息交流和娱乐等文化功能。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集文化作用日益突出,逐渐发展成为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和促进着农村社会的文化变迁。同时,农村集市中浓厚的乡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氛围,也大大增强了本土农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推动着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比如,每到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梁邱东村大集上人头攒动,琳琅满目的年货、不绝于耳的叫卖,浓浓的节味俨然将商品交易的市集升华为乡土文化的盛会。热闹的梁邱东村大集不仅为摊贩商户增加了收入,更是每一个返乡游子和本地村民具象化的“乡愁”。正是农村大集赋予了传统乡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梁邱本地剪纸、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得以在农村广泛传播,卷子(“牛舌头”)、炸油香等回族特色面食小吃才能够被大众认知喜爱。
三是开拓农民知识视野,推广特色农业产品。农村大集是人流集聚的重要场所,农民在交易的过程中,也进行着信息、技术、知识的交流。这使得当地农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新了观念。比如,梁邱东村大集上附近的农民在逢集时即使不买东西也愿意到集市逛一逛、坐一坐,交流些信息。同时,近年来,随着网络平台兴起,也催生了部分以农村大集为阵地的网红。比如,梁邱东村大集的“梁邱拉面哥”“猪血豆腐大爷”“捣鱼刺小胖”等。这些农民网红不仅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消费,使当地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了网红经济的发展,也宣介了当地的板栗、金银花等土特产,打开了线上销售渠道,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是构建农村宣传阵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方面,由于农村大集的逢集时间相对固定且有规律性,摊贩、商户量大集中,为深入开展基层宣传工作提供了理想场所。比如,梁邱镇充分利用东村大集人员流动量大、宣传覆盖面广的特点,广泛开展农村普法宣传、国家反诈APP推广、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将农村大集转化为宣传政策和征集民意的“一线窗口”。另一方面,农村大集集中经营实现了对小商品的质量管控,对经营者的交易管理,减少了假冒伪劣产品对农民的侵害,促进了农村管理水平的提升。比如,梁邱镇通过采用明确属地管理责任,科学划定分区,合理规划经营布局的措施,对东村大集300余处摊位进行集中规范管理,使东村大集规划布局更加合理,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从市场层面实现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费县大集通过持续整治,占道经营、卫生较差、计量器具不规范等问题得到很大程度得改善,农村大集规范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村大集整体规划需重视。有的乡镇对农村大集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未将农村大集的建设和规划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有的乡镇只重视位于乡镇驻地的集市发展,未能树立“一盘棋”思想,制定全镇域农村大集整体规划。目前,费县除各乡镇首集外,每个乡镇还有多个小集,这些小集多呈现出管理混乱、时间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特点。比如,朱田镇除朱田集、大王庄集两个规模较大集市外,还有魏家沟集、泗彦集、水莲集等小集市。这些小集市的管理与驻地首集公司化管理不同,目前还停留在单纯收取摊位费阶段,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再如,梁邱镇驻地有两个集市,分别是二七梁邱东村集、四九梁邱西村集,两个集市距离及逢集日期较近,不能达到整合资源,规范管理的效果。
二是部分大集基础设施需完善。有的农村大集存在几十年,人流量已扩大几倍至十几倍,乡镇和市场管理方,却没有与时俱进地增加专项资金、扩大集市场地,导致部分农村集贸市场场地偏小,设备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经营消费需求。比如,薛庄镇马头崖集,逢集时间为阴历初五、初十,地点位于薛庄镇马头崖村,东至石岚水库沿岸,西至大青山路东侧景观墙,南至农田,北至听松阁饭店南院墙。该集初期人流量较小,场地、设施等能满足当时需求。随着集市名声渐旺,人流量大增,场地已难以容纳,造成人员拥挤;水泥摊位已不足,部分经营者只能将商品摆放在地上进行交易;部分区域为土路,遇上风雨天气,尘土飞扬、路面泥泞,影响正常开集;集市附近没有停车场,农民推着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等在集市穿行,影响交通;集市位于大青山路沿路,逢集时经常造成道路拥堵,存在交通隐患。
三是部分大集管理水平需提升。部分集市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经过专业培训的管理人员,一定程度存在着管理手段原始粗暴,管理费用收取随意,开局票据不规范等问题。部分经营者也存在和管理者“打游击”,不按时足额缴纳管理费等情况。同时,方兴未艾的网红经济也暴露出农村大集在管理方面的短板。比如,梁邱东村大集作为“拉面哥”“猪血豆腐大爷”“捣鱼刺小胖”等网红的发现之地,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网红,部分网红直播内容过于浮夸、存在刻意扮丑、搞怪等吸引眼球的情况,庸俗的内容通过平台传播,无形中加深了农村落后、贫弱的刻板印象,抹黑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成果。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农村大集管理者往往采取的是劝阻的方式,缺乏规范化管理手段。
四是部分大集商品质量需规范。农村大集商品假冒伪劣情况比较突出。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大型商超打假治劣行动的开展,一些假冒服装、鞋帽和劣质食品纷纷往农村集市进行转移。二是由于农民维权意识较差,遇到假冒伪劣等侵权行为,处理大多采用“没办法”“认倒霉”的处理方法,这种姑息态度也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存在的土壤。目前,农村集市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服饰和食品等领域。比如,服饰方面,有假冒“Adidas”品牌的“Adidsa”,有假冒“Nike”品牌的“Mike”;食品方面,有假冒“六个核桃”饮料的“大个核桃”,假冒“椰风”饮料的“椰果风情”饮料等。
四、几点建议
促进农村大集规范化发展,应在持续落实村居社区主体责任,加大乡镇(街道)属地管理力度,实行公司化运营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推动农村大集健康高质发展。
一是切实转变观念,重视大集作用。观念的落后是行动落后的首因。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多方面因素都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加大对农村集贸市场的重视程度。要摒弃农村大集只是“小打小闹”,对经济发展助力不多的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大集的巨大经济潜力。比如,青岛市泊里大集是一个拥有300年历史的农村集市,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腹地的泊里镇,与青岛主城区相距约80公里。前期,青岛主城区市民要想赶泊里大集,必须经过多次公交换乘,想利用闲暇时间赶泊里大集,基本无法实现。青岛市政府高度重视泊里大集,将泊里站作为地铁1号线的重点站点进行建设,实现了泊里大集的畅通无阻。目前泊里大集已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登上央视屏幕,成为山东知名度最高的农村大集之一,大集上面活跃着3000余个交易摊位,每集赶集人数4万人,人数最高峰可达6万人,年交易额已突破5亿元。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实现提质扩容。规划引领发展。应着眼长远,把农村大集规范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农村大集留出发展空间。应整合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低的小集,做大做强乡镇首集,在政策扶持、资金、土地等要素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使乡镇首集由大变强。应压实农村大集经营方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改造和提升市场设施建设水平,把农村大集打造成管理标准、运行规范的乡村振兴前沿阵地。比如,青岛李村大集原位于李村河滩,脏、乱、差不说,碰见大水常常会给商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青岛李沧区政府坚持规划引领,在李沧区市中心预留发展用地50余亩,在2016年将李村大集迁移至李沧区青山路与重庆路交会处;同时压实管理责任,加大市场规范、环境整治力度,将李村大集打造成了规范化集市。目前,李村大集每集的人流量超过10万人,到了年末人流量更是超过20万人,年交易额已达到5亿多元,年上缴各种税费400余万元。
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健康发展。强力的管理服务是促进农村大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应完善硬件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做实做细农村大集水泥摊点设置、停车场和卫生间建设、大集场所地面硬化等工程,实现农村大集硬件提升。比如,费城街道许家崖、北毕城、凉山头、城北、南东洲等集市,地面目前还为土面,未进行硬化,与费城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匹配。以上大集若完善好硬件设施,不仅能促使大集规模快速发展,也能展现费城街道良好风貌。应强化软件管理,进一步完善属地责任,推广公司化运营,加大对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的打击力度,实现农村大集规范化发展;部分未实行公司化管理的大集,建议探索实施农村大集“集长制”,成立由乡镇分管领导任集长,乡镇市场监管所、城管执法中队、村网格员为成员的管理小组,日常管理由大集所在村村委委员、网格员负责,执法检查由管理小组联合负责,同时广泛公开投诉举报电话,打造社会监督、乡村管理、部门联动检查的监管格局。
四是多方筹措资金,建设特色大集。农村大集的基础设施完善提升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的投入不能单独依靠地方政府,更多的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建议立足经济发展实际,加大宣介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个人、集体等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大集建设,实现农村大集融资渠道多样化。建议将农村大集的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结合起来,与一二三产业协同联动结合起来,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各类特色大集。比如,梁邱东村大集可以围绕集市人流量大的特点,谋划发展草莓采摘、桃花节等乡村旅游产业,满足群众吃喝玩乐一条龙的需求;东蒙镇安家沟大集可以利用靠近4A级景区云瀑洞天的区位优势,谋划云瀑洞天土特产批发零售等产业,延长文旅产业链。同时,建议逐步推动农村大集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实现部分农村大集由“大杂烩”式的综合市场向水果批发市场、牲畜交易市场等专业化市场转变。
五是加强网红管理,打造宣传阵地。农村大集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窗口”,要坚持把农村大集作为宣传农村文化的主阵地,大力弘扬社会新风尚,宣传新费县,传播正能量。要加强对农村大集网红主播的管理和引导,宣传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网络主播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从业行为,坚决杜绝恶意炒作和低俗表演,营造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要继续发挥好农村大集宣传阵地的作用,利用好人流量集中的特点,继续广泛开展政策、法律、文化、安全、维权等多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应拓展思路,采取新措施,把农村大集打造成宣传教育的新阵地。比如,梁邱东村大集,可以利用开集当日农民集中的特点,在大集内常设综合服务台,提供政策咨询、公平秤、投诉举报处理等服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实现对费县争创县域经济新标杆、建设“活力之城 幸福费县”等相关政策的广泛宣传。
附件:
费县大集汇总表
序号 | 乡镇 | 集市名称 | 逢集日期(阴历) | 集市地址 |
---|---|---|---|---|
1 | 费城街道 | 万良庄大集 | 一六 | 费城街道万良庄村 |
2 | 费城大集 | 三八 | 费县经开区东南峪村 | |
3 | 许家崖集 | 二七 | 费城街道许家崖村 | |
4 | 凉山头集 | 四九 | 费城街道凉山头村 | |
5 | 城北集 | 五十 | 费城街道城北村 | |
6 | 北毕城集 | 四九 | 费城街道北毕城村 | |
7 | 南东洲集 | 四九 | 费城街道南东洲村 | |
8 | 朱田镇 | 朱田集 | 五十 | 费县朱田镇朱田村 |
9 | 魏家沟集 | 二七 | 费县朱田镇魏家沟村 | |
10 | 大泗彦集 | 三八 | 费县朱田镇大泗彦村 | |
11 | 大王庄 | 四九 | 费县朱田镇兴隆村98号 | |
12 | 龙王口大集 | 四九 | 费县朱田镇楼下村 | |
13 | 宁家沟集 | 一六 | 费县朱田镇宁家沟村 | |
14 | 梁邱镇 | 梁邱东村集 | 二七 | 费县梁邱镇梁邱东村 |
15 | 梁邱西村集 | 四九 | 费县梁邱镇梁邱西村 | |
16 | 郝家村集 | 四九 | 费县梁邱镇郝家村 | |
17 | 书房集 | 五十 | 费县梁邱镇书房村 | |
18 | 关司集 | 一六 | 费县梁邱镇关阳司村 | |
19 | 季作集 | 一六 | 费县梁邱镇季柞村 | |
20 | 新柱子集 | 一六 | 费县梁邱镇新柱子村 | |
21 | 石井镇 | 石井集 | 三八 | 费县石井镇驻地 |
22 | 板桥集 | 一六 | 费县石井镇板桥村驻地 | |
23 | 大安集 | 四九 | 费县石井镇大安村驻地 | |
24 | 高岩集 | 一六 | 费县石井镇高岩村 | |
25 | 马庄镇 | 马庄集 | 三八 | 费县马庄镇马庄街村东 |
26 | 芍药山集 | 一六 | 费县马庄镇芍药山村东 | |
27 | 东古口集 | 二七 | 费县马庄镇村东古口 | |
28 | 张胜集 | 五十 | 费县马庄镇费马路南侧 | |
29 | 双桥集 | 五十 | 费县马庄镇村西乡村道两侧 | |
30 | 天井汪集 | 四九 | 费县马庄镇村天井汪 | |
31 | 赵庄集 | 二七 | 费县马庄镇费芍路两侧 (赵庄村西) | |
32 | 新庄镇 | 新庄集 | 五十 | 费县新庄镇新庄村 |
33 | 官庄集 | 二七 | 费县新庄镇官庄村 | |
34 | 东流集 | 四九 | 费县新庄镇东流村 | |
35 | 余店子集 | 四九 | 费县新庄镇余店子村 | |
36 | 归仁庄集 | 三八 | 费县新庄镇归仁庄 | |
37 | 探沂镇 | 探沂集 | 二七 | 费县探沂镇驻地 |
38 | 岩坡大集 | 四九 | 费城街道岩坡村 | |
39 | 刘庄村集 | 四九 | 费县探沂镇刘庄村 | |
40 | 立纪庄集 | 三八 | 费县探沂镇立纪庄村 | |
41 | 北汪管疃集 | 三八 | 费县探沂镇北汪管疃 | |
42 | 王富集 | 一六 | 费县探沂镇王富村 | |
43 | 北新庄村集 | 一六 | 费县探沂镇北新庄村 | |
44 | 南泉村集 | 一六 | 费县探沂镇南泉村 | |
45 | 南阳集 | 五十 | 费县探沂镇马山村 | |
46 | 英家疃集 | 五十 | 费县探沂镇英家疃村 | |
47 | 石行集 | 四九 | 费县探沂镇石行村 | |
48 | 青山湖集 | 五十 | 费县探沂镇青山湖村 | |
49 | 鲁城村集 | 五十 | 费县探沂镇鲁城村 | |
50 | 胡阳镇 | 胡阳大集 | 五十 | 费县胡阳镇胡阳村 |
51 | 北尹大集 | 三八 | 费县胡阳镇北尹村 | |
52 | 徕庄集 | 二七 | 费县胡阳镇徕庄村 | |
53 | 城头桥集 | 一六 | 费县胡阳镇城头桥北 | |
54 | 薛庄镇 | 东蒙集 | 二七 | 费县薛庄镇驻地 |
55 | 胜良集 | 四九 | 费县薛庄镇胜良村 | |
56 | 马头崖集 | 五十 | 费县薛庄镇马头崖村 | |
57 | 东蒙镇 | 天蒙集(东蒙) | 四九 | 费县东蒙镇驻地 |
58 | 石沟集 | 五十 | 费县东蒙镇石沟村 | |
59 | 安家沟集 | 三八 | 费县东蒙镇安家沟村 | |
60 | 北刘家庄集 | 三八 | 费县东蒙镇北刘家庄村 | |
61 | 上冶镇 | 上冶集 | 一六 | 费县上冶镇驻地一村 |
62 | 大田庄乡 | 藏家庄集 | 四九 | 费县大田庄藏家庄村 |
63 | 东渐富集 | 三八 | 费县大田庄乡东渐富村 |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