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费县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29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是山东省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是传唱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抗大一分校曾在这里留下众多的光辉足迹,著名的大青山胜利突围战就发生在这里。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具有费县特色的沂蒙故事,费县团县委从青少年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学、听、看、讲、做、创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
“融入式”红色课堂走新走实。强化党团队一体化育人,打造中学团校28处,精心策划团课及少先队活动课,将沂蒙精神纳入团前教育8课时及队前教育内容,开展主题团、队日,入团入队、青年夜校、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活动120余场次。挖掘红色故事资源,开展少先队辅导员及团校教师集体备课5次,整理汇编青少年红色故事读本《浴血突围大青山》,提炼“抗日女英雄辛锐”“洋八路汉斯希伯”等红色故事20个,创作舞台剧“回望,再起航”、微团课“走进英雄青山”等系列课程13个,创新形式开展校内红色教育。
“沉浸式”红色宣讲有声有色。依托“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建立“常态化+示范型+精品类”宣讲工作机制,打造了《青春的力量》《文物有故事 历史照现实》等微党课、微团课,赴学校、村居、机关开展微宣讲100余次,直接受众8060余人;组织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卞成飞、李聪等青年典型开展新时代沂蒙精神宣讲5次、青年奋斗故事分享会3次,增强广大青少年对传承践行沂蒙精神的行动自觉;在“青春费县”“星耀费县”公众号分别设置“青春唱响新时代”音乐作品展播、“沂蒙精神代代传”红领巾讲红色故事等栏目,编发微信39期,阅读浏览量2万余次,教育引导青少年了解、传扬沂蒙红色故事。
“研学式”红色实践入脑入心。打造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营地)23处,绘制青少年红色教育实践地图,设计少先队红色体验特色章,开发“红色+文化研学”“红色+民俗非遗”等实践线路3条;面向社会招募青年志愿者17人,组建“青听沂蒙”志愿服务队,日常开展党性教育基地游客引导、课程研发、志愿讲解等服务;扩充“青小禾”红领巾小讲解员队伍至229人,开展小讲解员选拔、培训、拓展、讲解37场次,用青少年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团队联动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志愿者寻访老党员、退伍老兵,致敬革命前辈、赓续红色血脉。
“体验式”红色宣传见行见效。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前后,以少先队大队或中队为单位,累计组织1.5万名少先队员走进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朱田马口烈士陵园等地开展学习实践,举行祭奠先烈仪式,开展讲述英雄故事、诵读红色家书、英雄中队授旗等活动;开展“老区新YOUNG”青少年主题实践活动,立足沂蒙老区,与古县、井冈山等革命老区青少年建立联系,发起了“百名少先队员红色故事传递”等活动,歌颂家乡发展,传递爱党情感;组织青年团干、团员青年代表开展“团团带你去打卡”——走进家乡沂蒙山、重走大青山突围路,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