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卞旭 见习记者 安秀涵 通讯员 张焱 临沂报道
自临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临沂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来,费县人民法院不断深入践行“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和“能动司法”理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实效为目标,找准法治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聚焦企业经营、企业诉前、企业审执三个关键环节,做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经营环节,组团服务做优法治环境
一是当好定点“暖心人”。组织干警以法治服务团队的形式走进企业结对子,实行“1+10+N”组织架构运行模式,专门组建63支企业服务小队,点对点、面对面“组团式”服务企业,了解企业司法需求,解答司法难题。二是配发企业“服务包”。帮包干警在走访过程中为企业发放“一卡一册一书一表”,即“服务企业联系卡”“服务企业工作手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示书”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征求意见表》,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涉企法律法规,以企业用工、印章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为切入点开展普法宣传,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及时维权。截至目前,发放宣传材料1200余份。三是建好服务“小联盟”。构建“六位一体”诉调对接新模式,加强与相关调解职能部门沟通协作机制,成立服务联盟。与辖区内5家律师事务所和11家法律服务所搭建交流沟通平台,积极对接相关企业,做好涉企法律服务,凝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合力。
费县人民法院的干警们深入企业生产车间询问企业经营状况,了解企业司法需求,解答司法难题
聚焦诉前环节,多元解纷减轻企业诉累
一是强化诉前调解。成立诉前调解中心,招聘调解员15人、调解助理4人,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针对企业诉前调解问题,深入分析,建立台账,将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切实减轻企业诉累。二是共建联合会商。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团队,跨区域集中管辖费县、平邑、蒙阴、沂南4县一审知识产权案件。与县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成立“费县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站,共建诉调对接机制,高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今年至今,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30余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三是升级诉讼服务。纵深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升级改造诉讼服务中心,制定“一次办好”立案及司法服务清单,开通涉企绿色通道,实现线下涉企诉讼服务事项一站式通办。持续完善线上诉讼服务,实现诉讼事务全流程、全天候“家里办”“掌上办”。
聚焦审执环节,高效速裁助企纾困解难
一是案件审理进程“助跑提速”。对涉企纠纷实行繁简分流,全面提升简易程序适用,发挥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审功能。1-7月份,平均办案天数28.01天,居全省法院第4位、全市法院第1位。二是开通案件执行“快速通道”。依托分段式执行全流程改革,设立4个快执团队,对案情简单、有足够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统一归口办理,实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近日,“1234”破解执行难工作法被省高院转发并供全省法院借鉴,保障胜诉企业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兑现。三是助力破产企业“脱困重生”。综合运用强制清算、破产清算等手段,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助推“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建立破产案件“府院联动”协调机制,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生产要素重组,激发市场活力。审结金某等公司破产案件,涉及职工300多人,结清拖欠工资340余万元,普通债权4500余万元已按相应比例兑付。
下一步,费县人民法院将持续发挥能动司法功能,创新司法服务举措,不断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和透明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呵护县域企业发展,持续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