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见习记者 安秀涵 通讯员 杨娇 孙春艳 临沂报道
“沂蒙山烟薯25号,蜜薯界的天花板,欢迎大家来直播间选购……”在费县费城街道葛峪村的蜜薯种植基地,乡村振兴助农人“武狼”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在热情洋溢的介绍着。直播间粉丝纷纷下单购买,直播团队立即现场打包,保证大家都能收到新鲜、绿色、无公害的正宗蜜薯。以上这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得益于“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的实行。
今年以来,费城街道把“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作为深化“四雁工程”的重要抓手,积极放大“头雁”效应,新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0余家,从摸清村集体家底,深入挖掘集体资产资源增值潜力入手,梳理辖区村内资源优势、需求意愿,建立合伙双方供给要素、需求意愿、风险评估三张清单,实现线上高效匹配、线下精准对接,推动各类资源匹配运转,从而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其中“头雁”葛峪村党支部书记赵孝青就是典型代表。
“近年来,我们带动村民种植蜜薯25号300余亩,通过搭建‘乡村振兴合伙人’平台,现场直播,与企业签订销售协议等多种方式来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村民收益大翻番。同时建立了人才信息库,挖掘‘土专家’‘田秀才’5名,组织农作物种植交流活动数次,现场传授蜜薯种植经验、共商发展路径。”赵孝青书记看着收获的蜜薯,信心满满地向记者介绍。未来,葛峪村将持续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优势,积极发动党员、群众,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不断完善蜜薯产业链,探索建立“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合伙人”制度优势持续扩大,打造属于自己的蜜薯品牌。
葛峪村是费城街道深耕“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的一个缩影,下一步,费城街道将立足乡村实际,健全推进机制,打造更多的“合伙人”模式,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用“合伙人”制度奏响乡村振兴的“致富曲”。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