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人间三月,松柏苍翠。在费县大青山脚下,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拉开帷幕。20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代表与抗大小学52名师生共同踏上红色研学之旅,通过敬献鲜花、追忆历史、重走突围路的沉浸式体验,让“红色讲堂”在费县大地闪耀,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涌动,凝聚起广大青少年“强国复兴有我”的主旋律和正能量。
松柏寄哀思:烈士碑前献花铸魂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的浮雕上。志愿者和师生们排着整齐的队列,伫立碑前,庄严肃穆,向纪念碑致敬、鞠躬、默哀。郑重的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庄重神圣地高喊誓言。
“我们以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名义向您庄严地承诺:我宣誓,我们将不负先辈的厚望,不愧于祖国的培育,奋发图强,报效家乡,我们将用一生的坚定、坚守与坚持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深情激昂的声音在广场回响。
当洁白的鲜花轻放在烈士碑前,当稚嫩的小手轻抚镌刻烈士姓名的石碑,当滚烫的红心邂逅萌发的绿芽,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烈士陵园悄然展开……
文物会说话:纪念馆里触摸历史温度
步入纪念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抗大学员用过的步枪、陈明烈士的遗物……每一件展品都让孩子们屏息凝神。学生驻足在齐德烈士展板前:“他在战斗中多处负伤,仍强忍剧痛,把肠子塞进肚子,毅然吹响了鼓舞士气的冲锋号,这种无畏让我震撼!我要把这种精神带到学习和生活中。”
一张张战场照片资料、一件件历史实物、一个个感人故事,一段段真情诉说将孩子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拉进时光隧道,又一次感受到战场的残酷和抗大师生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精神。
足迹量山河:突围路上淬炼精神
当年3公里的生死突围路线,如今成为移动的思政课堂。“注意隐蔽!”随着急促的哨声,所有人迅速卧倒,枯草划过面颊的瞬间,历史课本中的急行军变得真切可感。学生流着汗笑道:“这比体育课累多了,但一想到先烈们是饿着肚子边战斗边撤退,就觉得脚下更有力量了。”
走在84年前抗大一分校学员们浴血奋战的突围路上,学员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一路向前,一路军歌嘹亮,圆满完成“突围”任务。途中,志愿者和孩子们齐唱《歌唱祖国》,分享学习感悟,表达了对无数革命前辈的缅怀。
薪火相传向未来
此次研学即将结束,但退役军人与学校共建的"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持续推进。让穿军装的人讲军装的故事,让带弹痕的文物教和平的年代,这就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刻,大青山的微风掠过少年们胸前的红领巾,红色火种已然点亮。(通讯员 陈文卿)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