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费县:“微调解”撬动大治理 激发乡村善治新动力

2025-05-14 11:56: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滕立军 卞旭 吴云峰
play

  大众网记者 滕立军 卞旭 通讯员 吴云峰 临沂报道

  “孩子沉迷手机不愿务工”“后窗尺寸引起邻里纠纷”……这些看似琐碎的“家务事”背后,总有一些平凡的身影用行动诠释着不凡。他们来自乡村、扎根村居,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诚化解心结,用爱心服务群众,成为临沂市费县乡村治理中最温暖的“和事佬”。

  党建织密“服务网”激活治理末梢

  从“物理到场”到“职责在线”。“我们村通过网格时刻关注着村民的大小事儿,做到矛盾纠纷及时掌握、提前了解,积极推动化解,真正解决村里老少爷们的实际问题、解开心里疙瘩。”黄土村党支部书记丰丙福说。

  坚持党建引领,实现“网格巡访+村民自治”常态化。通过优化村规民约、就近就便建设“院落会”“板凳会”等村民议事说事点,打造“一镇一品”调解品牌,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办。大田庄乡黄土村是典型的林果产业村,位于全县林果批发集散中心,盛产大樱桃等优质果品。人口1500余人,全村划分1个总网格、9个分网格。去年10月,有两位村民因门前路面偏高问题争执不下,党支书丰丙福3次上门调解,最终以“斜坡方案”平息纠纷,对此,村民竖起大拇指。

  多元助力“和事团”凝聚调解合力

  从“家长里短”到“田间地头”。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田庄乡周家庄,村支书李伟是退役“老兵+”,常挂嘴边的话是:“群众找咱,就是信咱!”

  多措并举吸纳政治上靠得住、群众中有威望、工作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无职党员、老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等乡土力量,以“倾听+法理+耐心”为工作准则,形成“党建主导、热心人补位”的自治模式。

  2020年,周家庄村里修建沿河路需占用八旬老人周传成的土地。通过“清和紫藤”调解会,村委以“修路惠及全村”为突破口,并动员老人儿媳参与助力,最终以土地流转+菜园置换达成和解。如今,沿河路游人如织,周传成在家门口卖起土特产,笑称:“这路修得值!”

  “大田庄乡立足乡村美、乡风淳的优势,主动开展‘四信四力’乡村善治全乡试点,积极推动村居自我管理服务能力、服务群众机制体制、群众诉求办理质效三个显著提升”,费县大田庄乡党委副书记王全全说。

  品牌赋能“善治圈” 提升服务质效

  前几年,胡阳镇北尹社区成立多元解纷联调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石廷德打造的“实话石说”调解室,已经成为村民的“解忧驿站”。“在我们社区面对的通常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地畔纠纷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更多地是情感的牵绊和积怨,很多矛盾涉及的法、理、情都是相通的。”石廷德说道。

  目前,费县已培育“丰小二”“清和紫藤”“有事好商梁”“实话石说”等20余个村级调解站。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玉超表示:“我们以‘情、法、理’融合的联调机制,低成本、高效率解民忧,让乡村善治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