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洪鹏
责任编辑:孙贵坤
“请核实位于高新区某地的某公司是否与园区签订租赁合同”临沂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人员在微信群内发出了信息,5分钟后高新区某园区负责签订合同的专人在地址核实群进行了回复“经核实,地址准确”。这是市场主体在预审阶段,临沂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进行预先核实地址的场景,这种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据了解,企业在申报住所和经营场所时提交的地址信息,常有表述不准确、不规范、不完整的情况,导致部分企业的住所或经营场所难以查找,无法提供准确定位和精确共享,给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民生服务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放宽,一些投机者打起政策“擦边球”,冒用虚假地址骗取登记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各职能部门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小压力。
为提升市场主体登记质量,压缩虚假地址的生存空间,优化营商环境,临沂高新区与区内的2个大型园区及3个大型市场建立了沟通机制。即在一窗受理人员受理预审业务时通过微信群、电话沟通等方式对拟开办主体的登记地址信息预先进行甄别,此举有效降低了出现虚假地址的概率,大大提升了市场主体的登记质量水平,并缓解了监管部门的监管压力。
下一步,临沂高新区将采取多种举措,学习先进经验,加强部门联动,拉起虚假地址登记的警戒线,建立起预防虚假地址登记的机制,把好市场准入关,切实提升营商环境。(通讯员:高彩霞 周峰)
初审编辑:李洪鹏
责任编辑:孙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