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朱长香 通讯员 郑权 临沂报道
临沂市河东区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资源。其中,位于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村的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曾是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驻地,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近年来,该景区依托沂蒙丰富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创新运行模式,蹚出了一条“景区+国有企业”的新路子,实现了红色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规划建设华东野战军主题展馆、旧居保护区、旧址保护区和红色雕塑园四个功能区,是集党性教育、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景区,年均接待学员游客量近100万人次。
随着国家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逐步重视,华野总部旧址景区发展日益规范,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但由发展带来的一些瓶颈性问题也逐渐凸显。景区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开放一直实行免费政策,日常支出全靠财政全额补助,随着接待的游客越来越多,财政支出日益加重,但又受制于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景区不能实现市场化经营;同时,红色景区发展模式的“同质化”导致游客的体验感不强,深入度不够,难以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实现内涵式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改变“伸手要钱”的现状,如何借助外来力量打破 “一成不变”的状况,景区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21年2月提出运用市场手段,在全市率先探索“景区+国有企业”运行模式,与临沂东城建投集团公司签约,双方在“独立运行、深度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框架下,推动景区走上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景区+国有企业”的运行模式关键核心是双方坚持“党性原则”,紧紧围绕“资源共享、项目共推、人才共育、发展共赢”四个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红色文旅事业发展。
通过资源共享、完善配套、打造品牌一系列“组合拳”,带动景区人流量持续攀升。随着公司“注资”,景区在“两中心两旧居九展馆(展室)”的红色资源布局基础上,又先后完善了学员(游客)服务中心、红色教育体验中心、沂蒙党性教育主题教室、大型停车场、红色文创产品展示厅和接待室、研讨室、报告厅等培训场地。在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提升的同时,开放教学广场、现场教学点等10余处学习场地,最大限度保障学员、游客需求。有了硬件配套的基础,“双方”展开灵活高效合作,开展了许多丰富有趣的活动,共同打造了“沂蒙红”青少年研学品牌,光此一项,就带动景区青少年参观人数由年均1万人次提升至年均10万人次。近三年,承接各类培训班3721个,培训学员194962人,承接班次和培训人员数量居全市前列。
通过人才共育,创新艺术形式,打造特色讲解团队。由公司招聘了6名专业讲解员,纳入景区教员队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提升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通过不断地摸索、创新,慢慢将快板教学、马扎小结、红歌鉴赏、陶笛体验、情景剧展演等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入到传统展馆讲解中,根据不同展馆,不同内容增减艺术环节,让传统讲解有了新变化,提高了吸引力和感染力。逐渐打造出了一支自己的红色宣教“铁军”——“沂蒙红”宣讲队,该团队被团省委、省青联评为“山东省青年创新突击队”,是临沂市唯一入选的团队。团队中的个人讲解员有荣获“山东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临沂市革命文物十佳讲述人”“全市十佳教学明星”等多项荣誉称号,1人被中宣部选拔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加讲解,并获“金牌讲解员”称号。
通过“1+X”合作模式开展项目共推,艺术创作层出不穷。“1”是指景区和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高质量红色景区。“X”是指双方商定合作的“12226”项目:即,“1”个青少年红色教育体验中心,该中心是景区投资400万元,公司代建,占地500平方米,设置了“红色书屋”“红色邮局”“红色剧场”“红色工坊”等功能室,是临沂市首个红色教育体验中心;“2”部原创剧,一部是基地策划剧本,公司投资排演的大型原创红色柳琴戏《前河湾》,荣获“沂蒙文艺奖”戏剧类一等奖,并申报了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扶持。一部沂蒙革命故事展演《大爱沂蒙》,是公司主投资的利用情景短剧诠释沂蒙精神内涵,以沂蒙红色文艺轻骑兵形式实现巡回展演,纳入临沂市“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2”堂课,一堂景区打造的沂蒙红歌课堂《红色沃土上的鱼水之歌》,被列入当地中青班培训课程,并参与全省沂蒙精神“六进”活动,一堂保密微党课《重温党的百年保密历史,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入选中央组织部专栏精品党课展播;“2”本书,是沂蒙红色故事绘本《新四军在沂蒙》和《沂蒙红歌咏传唱》,这两本特色教材正式出版发行,其中沂蒙红色故事绘本申报“2022年全国青少年文化精品”。“6”场革命题材小戏小剧,创新了“一场馆一红歌”“一院落一展演”的教学模式,先后开发了《河湾情》《识字班》《老兵》等3部沉浸式小院情景剧,《叔侄英烈》《河湾往事》《情暖河湾》等3部舞台剧。其中小剧《老兵》荣获“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一等奖”。
巩固红色影响,利润反哺,发展共赢。围绕双方确定的红色资源项目开发项目,公司先后注资400余万元,有力确保了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扩大了景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培训资源。公司在业务范围内进行运营,组织开展青少年团队研学和社会化团队红色教育,实现市场化收入,然后从经营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反哺到景区的建设发展中。另外,经协商公司在景区设立文创产品展销区,安装便民服务售卖机,下一步,还将市场化运营红色舞台剧,这些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不容忽视的社会效益。
按照市委“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的发展要求,河东区以新四军军部为核心,链接沂州古城、观唐温泉红色文化馆、太平稻改文化展览馆、龙园旅游区、临沂东夷文化博物馆等景区、展馆,用各个历史阶段践行沂蒙精神的丰硕成果丰富内容,全景式讲好沂蒙故事,巩固全国党性教育、红色旅游“领头羊”位置。
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自“景区+国有企业”模式运行以来,解决了诸多机制方面的瓶颈性问题,使得红色景区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实现了“公司业务拓展、景区发展加快、财政负担减轻”的多方共赢局面。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