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朱长香 通讯员 瞿美娟 颜恬 临沂报道
一株红艳青垄上,满面桃花笑春风。春寒料峭,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小碾子村的草莓种植大棚内一派生机盎然,村民来来往往的采摘、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2021年,小碾子村为了增收致富,通过流转集中了130亩土地,由党支部领办临沂河东区汤头小碾子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发展草莓种植。说起创业往事,小碾子村党支部书记王春声对税务部门竖起了大拇指,“在草莓种植的起步阶段,我们对涉农税收优惠了解有限。还好有税务部门及时赶过来,主动辅导税收政策和办税流程,帮助享受优惠红利,为我们解除后顾之忧,有更多资金和精力去改良品种、精进种植”。
经过共同努力,很快小碾子村第一批高标准大棚拔地而起,第一年就产出草莓13.8万斤,总收入达到90万。在去年7月份,又规划40亩,加建了7个草莓大棚。短短两年多时间,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小碾子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草莓村”。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临沂市河东区税务局以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建设为契机,不断延伸税费服务触角,探索“纳税服务专员+网格员”工作机制,发挥贴近式服务优势,紧盯草莓等区域特色农产品种植、销售的关键节点,针对性梳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税费政策,以讲案例、拉家常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宣传讲解,手把手辅导办税缴费操作流程,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增添致富底气。“草莓种植发展起来后,我们遇到一些客户有开发票的需求。起初都不懂怎么操作,税务部门一通视频连线就帮我们远程解决了难题,真是省力又省心!”王春声说道。
小小的草莓成为了“致富果”。尝到草莓带来的“甜头”后,王春声又瞄准了产业链前端。他计划邀请农业专家指导建设育苗基地,同时引进技术含量更高、收益更好的大棚种植技术,实现草莓种植向规范化、规模化迈进,让广大村民得到更大的效益、更多的实惠。
下一步,河东区税务局将持续聚焦涉农主体办税缴费需求,坚持政策惠农、以税兴农,为走出乡村振兴“莓”好致富路贡献“税务力量”。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