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新发现兵圣孙武后裔

2024-05-18 14:45: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朱长香
play

  孙氏是中华大姓,总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25%,孙姓是多源头姓氏,妫姓孙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山东是妫姓孙氏发祥地,也是聚居地,妫姓孙氏在齐鲁大地上人才辈出,发挥了重要影响,先后出现了两位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兵学名家,一位是兵圣孙武,另一位是负有盛名的孙膑,从一九七二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以来,有关孙氏文化的研究在山东硕果不断。

  这次新发现的孙武后裔主要聚居在郯城县大唐庄、罗庄区大丁庄、车庄以及临沭、河东、兰陵等地的四十多个村庄,人数达一二万人。据考证人孙士卿介绍,这一考证工作历经十余年,先后考察走访村落数十个,查阅谱书几十部,并于二〇二二年十月和二〇二四年五月分别在临沂市和诸城市召开孙氏源流论证会,在临沂孙士卿、青岛孙强、九曲店孙宝存、诸城孙常海、临沂孙士超、广饶孙振修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经缜密考察,一致确认这支孙氏家族是兵圣孙武六十一世孙宽的四个儿子昌盛兴朗的后代。

  从迁徙时间看,临沂昌盛兴朗孙氏家族是明朝成化年间迁居临沂的。据诸城相州孙氏族谱《追本考》记载“据乐安谱,我始祖原籍直隶枣强县上林村同堂兄弟九人,富、贵、荣、华;宽、洪、俭、忠、勇,俱自明成化年间由乐安三岔分迁”;临沂唐庄孙氏家谱记载“始祖自前明年间来沂州占籍于城南四十五里滨沂之唐庄村”。二〇〇一年九月出版的《郯城县志》记载“相传明成化年间唐、赵、王、孙等姓在此定居,因唐姓居多称唐庄”;据查,临沂唐庄孙氏族人和王氏族人均世代相传“孙氏比王氏早迁居唐庄一辈人”,唐庄王晋环老人提供的《大唐庄王氏族谱》记载“一世绍岐,始祖原籍山西省洪洞县喜鹊窝,前明朝嘉靖元年迁山东临沂南坛,四年后迁居临沂南唐庄;罗庄丁庄孙氏家谱记载“大明中叶成化年间,有昌盛兴朗兄弟四人告别祖居,南下沂州创业安居”。综上可知,昌盛兴朗孙氏家族在明朝成化年间迁居临沂的。

  从历史往来看,临沂昌盛兴朗孙氏与诸城相州是同宗同门。诸城相州孙氏族人至今言传“去唐庄给族人树旗杆”;郯城唐庄孙氏家谱记载“长支学字世四世”“(相州)孙必振公登第于清初为南省盐运使路过本土李家庄镇邀族耆叙问,留银若干备修家庙”,又记载“子孙显盛,科第蝉联,辂相和相二公同领乡荐,犹遣人送喜帖到”,还记载“乾隆三十年前后,尚志兄两至其家”。郯城唐庄与诸城相州两地相距近二百公里,古时交通很不发达,沿线孙氏聚居村庄较多,唯独两地孙氏族人历史上来往密切,不仅有人员往来,还有经济往来,由此可证:这两支孙氏应是同门。

  从繁衍世代看,临沂昌盛兴朗孙氏与近支同门后裔世代相当。据调查,诸城相州孙洪后裔今繁衍到二十一世,高密孙忠后裔今繁衍到二十六世,即墨孙勇后裔今到二十一世,郯城唐庄孙昌后裔今到二十一世,罗庄大丁庄孙兴后裔今到二十二世,罗庄车庄孙朗后裔今到二十一世,根据传统宗族世代算法,自临沂昌盛兴朗孙氏占籍临沂各村至今约550年,与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相当,由此可见,昌盛兴朗孙氏家族在明朝成化年间迁居临沂的是确定无疑的。

  从迁居地点看,迁徙去向记载清晰。据广饶三岔孙振修提供孙氏老挂谱记载:“克让—庐儿—宽洪简重勇,宽居沂州府兰山县,洪居诸城县相州镇”,又“克让—童儿—富贵荣华,大卿(贵)—天赐(增)—震甲(鼎)、鼐—宽明(明正德年间迁居沂州府兰山县九曲店)—英豪雄杰”;诸城相州孙氏族谱《一世二世传》和《序》记载“始祖以前居大嵩庄.....姚哥庄族人自明中出居明末始回,昭穆愈不可知,今族谱止以相州洪祖为始祖”,“先曾祖序中有姚哥庄族人一语”。二00一年九月版《郯城县志》记载“一九六六年……临沂之大唐庄、小唐庄、西唐庄、王家沙沟归属郯城县”,说明一九六六年之前,唐庄、丁庄、车庄均属于沂州府兰山县。郯城唐庄孙氏家谱记载“族耆犹记谱弁有系出浙江一语”,唐庄孙凤奎等孙氏家族老人世代口传“老祖是浙江钱塘县人,带着四个儿子迁过来的”;罗庄丁庄孙氏家谱记载“有昌盛兴朗兄弟四人告别祖居,南下沂州创业安居”。

  从族谱世系修订看,诸城孙洪族谱世系采用临沂孙氏家谱世系。据诸城相州孙氏族谱《诰赠朝议大夫太原府知府岁进士举孝廉方正郎谥恭孝先生静翁孙公传》一文记载“孙氏家谱世系侍御史公创修手定,经五十年未续修,先生按世系作世表,较前谱加详”,其《世系叙说》和《一世二世传》记载“先侍御公谱序世系洪生鼎遯逊岐五陆......泾县伯藏谱洪生子鼎鼎生子乙遯逊岐五陆......”,又记载“本旧谱泾县伯藏谱一语定焉,姚哥庄一派本两处传序定焉,其他宗谊未敢轻附,所以重一本也”;郯城唐庄孙氏家谱记载“族耆有谓旧谱非失于庙”“尚志或携与相州皆不可知,姑补此以备再考”。郯城唐庄孙凤奎与族中老人世代口传“老族长尚志把家谱送给相州”。

  诸城相州泾县伯藏谱是曾任泾县知县的孙瑚收藏的一本孙氏家谱,相州修家谱,未沿用相州孙必振亲手所订世系,而是采用泾县伯藏谱世系,这足以说明,相州孙瑚所收藏家谱原本不属于相州孙氏支系,在“传长传嫡”的封建社会,孙宽为长支,孙宽的长子昌的后人掌握本门派家谱是很自然的事,由此可知,该泾县伯藏版孙氏家谱应属孙宽的长子支系。

  从人员迁徙看,记载清晰互相印证。据诸城相州孙氏族谱《四世祖一亮公旧传》记载“四世祖一亮先世祖居大嵩庄,后徙居西姚哥庄,明中与相州分支出居江南赣榆县沙河镇数十年,公自江南回籍仍居西姚哥庄,没后葬西姚哥庄西。回籍后与相州族人昭穆伦次不失,而以上之名讳无传......公之后裔即奉公为始祖,先世本主在相州祠堂者各置一龛”,《序》又记载“先曾祖序中有姚哥庄族人一语”;郯城唐庄孙氏家谱记载“长支学字世四世,有出居诸城县之相州村者”;郯城《大唐庄王氏族谱》记载“三世东耕,行一原配周氏,与襟兄弟孙晓峰出居相州,生一子庠”,又记王东耕的族侄“四世雄才行一,科武举世袭守备,初在青州府守备”。据调查,王东耕后代现居住在诸城相州、百尺河等地。由上可知,西姚哥庄孙一亮与相州孙氏是同门不是同支系,因其后人有单独家谱传世,并且相州同门在祠堂单列一龛以供奉他,西姚哥庄的四世一亮公应是唐庄长支四世学字世孙晓峰(晓——光明,晓峰——最早的光明,一亮——第一出现的光明,晓峰字一亮,古人字是对名的解释,类似诸葛亮字孔明)。

  综合迁徙时间、历史往来、繁衍世代、迁居地点、族谱修订、人员迁徙以及祖辈口授等信息,可以确证:迁居临沂的孙宽是昌盛兴朗四弟兄的父亲。根据青岛孙强主编的《昌邑道昭宗谱》和主考的《再考山东昌邑道昭孙氏颜山孙氏源流》一文,早在二〇一三年,由青岛孙强、昌邑孙奎章、诸城孙常海、临沂孙宝存等人共同考证清楚,元末迁山东的始祖孙克良、孙克让乃浙江余姚孙境孙氏十三世,是兵圣孙武五十八世,世系对接成功,根据广饶三岔孙氏老挂谱记载,孙宽是孙克让的孙子,所以孙宽是兵圣孙武后六十世,由此可知,临沂孙氏昌盛兴朗是兵圣孙武六十一世,世系清晰,宗派祥明。

  近百年来,这支兵圣后裔先后出现了大批英雄先模,前后参军人员达数百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临沂最早自发打击日寇的抗日英雄,有不怕牺牲的烈士,有运筹帷幄的将军,还有英勇顽强的战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促进中外文明交流的外交官,有临沂商贸物流城的奠基者,还有商海拼搏的企业家,更多的是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新时代,这支兵圣后裔必将继续秉承崇德向善的忠孝家风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不断发扬优秀宗族文化,振兴家国,开创崭新的未来!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