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朱长香
大众网记者 朱长香 临沂报道
5月22日上午,河东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河东区人民法院相关领导和新闻发言人介绍了全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河东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河东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要求,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服务水平,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精准部署,下好助企服务“一盘棋”。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出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二项措施》《发挥审判职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二十项措施》,用一项项务实举措将立案、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责任部门工作任务和举措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形成“调立审执破”全流程护航,“行政刑民商”全领域优化的服务保障工作格局。出台2024年审判执行工作争先进位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专题研究、调度推进。2023年以来,河东区人民法院平均办案天数同比缩短11.2天,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网拍标的物成交率89.35%,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95.33%。
综合施策,提升助企服务“新高度”。对涉企和涉重大项目案件当天立案、当天流转,快审快结涉企案件,中小微企业速裁案件在20日内办结。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审结涉企案件4617件。开展“诉服有温度 立案无投诉”竞赛活动,建立“无投诉”负面清单。全时空运行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企业提供案件查询、诉讼咨询、联系法官等高效便捷服务,实现100%“逢接通、必反馈”。深度应用“互联网+”,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以护航创新发展为己任,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机制,高效化解知识产权案件913件。主动走进企业、市场、商超以案普法16次。
为企纾困,打造助企发展“优环境”。河东区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产业工贸城和物流城,河东区人民法院创新开展“红领法官”工作,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资深法官深入企业、市场宣传宣讲、问计问需,在辖区重点企业设立“红领法官”联系点,在五金市场、物流中心设立“红领法官”驿站。2023年以来,河东区人民法院“红领法官”开展法治讲座29次,解答法律问题64个,化解矛盾纠纷32件,帮助企业修订规章制度52项,当好“法治管家”,经验做法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法院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省委政法委、省高院和市委改革办予以认定推广,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法院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改革创新,探索助企“新模式”。建立涉企案件审慎处理机制,综合运用活封活扣、置换查封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组织开展涉民营企业、金融借款等专项执行行动27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44亿元。扎实推进企业信用修复“暖企”专项行动,将117家企业移出失信名单,助力提升企业持续经营发展能力。“司法调解”+“信用修复”做法入选全市法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企业信用修复”典型案例。健全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健全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审结破产案件11件,盘活资产4.8亿元,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法院主动、部门联动”的大治理格局。
下一步,河东区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和延伸司法审判职能,不断创新司法服务举措,着力实现立审执质效全面提档加速、司法服务保障持续优化升级,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为服务保障“品质河东”作出更大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朱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