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滕立军 通讯员 林莎莎 张傲雪 临沂报道
党建强,则产业兴。今年初以来,山东省临沂沂河新区立足产业发展“七条赛道”新格局,树牢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理念,创新实施“党建链+审批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新路径,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用“审批链”服务“产业链”,全力打造一流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助推临沂市委、市政府实现“量质齐升、两年万亿”的工作目标。
聚力强堡垒,做实产业链红色阵地
“链”上强组织。坚持“产业集中、服务集成”理念,将党组织凝在产业链上。2023年上半年,沂河新区先后成立临工智造、激光、医药、仪表、五金5条产业链党委,涵盖11个职能部门、82家企业。政务服务中心同步成立驻厅窗口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联合厅内23个职能部门开展“链式”服务攻坚行动,全方位构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服务新框架。“链”上聚合力。集聚5个产业链党委党员骨干先锋力量,成立项目企业服务“专班”,设立8条服务专线,配备229名产业链企业服务专员,打造“金牌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机械、医药等产业链项目帮包、政策宣传等活动;驻厅窗口党委将67名党员集中在服务前沿,依托党员先锋岗等载体,将厅内行政审批、不动产、税务等各项政务服务送到链上企业、融入产业发展,助力优势特色产业蓬勃起势。“链上”提效能。紧扣链上企业需求,秉承“应进必进”原则,围绕企业开办、基建、投产、销售等“全生命周期”梳理130项“全产业一链通办”事项,全链条压减办事环节、办事材料,推出会展、大型演出、商品促销、新能源充电桩报装、股权变更、“个转企”、民宿等7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深化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居民身份证等100项高频电子证照应用,打造项目审批、经营许可证办理等10个“电子”亮证应用场景,全链条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聚力优服务,建设产业链惠企高地
模块化建设线下平台。围绕服务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强化企业服务中心、投资项目联审中心等线下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全产业一链通办”、惠企政策、企业会客厅等功能专区,对照政务服务事项,细化8个服务板块,实施驻厅窗口部门联动,为各类产业项目提供便捷高效的“链式”服务。多级联动打造线上平台。用好线上“省政策兑现管理系统”“沂i企”综合涉企服务平台,依托“政策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金融服务”等线上专区,为企业提供政策、审批、金融、科技、法律等专业集成线上服务。创新推出爱山东APP沂河新区分厅政策计算器,实现惠企政策自动匹配推介、智能化兑付。服务下沉延伸政务触角。依托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创新设置“产业链一链通办”服务专区,为园区链上企业提供办理营业执照、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和知识产权服务等52项业务“一站式”集成服务,切实实现“一站多能”融合服务新模式。在金科企业服务中心投资11.2万元,打造“五金产业一链通办”服务专区。截至目前,为园内企业办理各项业务共计152件。
聚力促发展,打造产业链开放新高地
将创新强引擎装在“链”上,各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措施有机融合于产业链服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区样板”。创新政企沟通渠道。聚焦产业链企业发展瓶颈,围绕产业固链强链补链,定期分行业、产业举办“企业家沙龙”、产业链需求对接会、“链”上企业调研等深层次主题交流活动,将政务服务与产业链党委月度活动紧密结合,助力企业共商共议,共解产业发展难题。迭代升级审批模式。推行“营业执照+N”审批模式,创新特殊工时审批“灵活办”、优化“民非+N”等主题套餐服务。创新推出“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拿地即开工”等“打包办”举措,持续推进区域评估、创新工业项目审批模式等5项“揭榜挂帅”措施,推动创新成果耦合转化,为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优化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围绕产业链发展所需,聚焦提高企业政策适应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开展产业企业政策讨论会,持续深入开展“千人万企大走访”活动,实施“沂蒙红”行动全程跟办、代办,主动靠前排忧解难,建立产业联盟、“链上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即时响应和审批事项“一链通办”畅通运行机制,打通服务产业链企业“最后一公里”,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优营商环境,注入“源头活水”,倾力打造产业投资洼地、兴业沃土、开放新地。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