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滕立军 临沂报道
今年初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沂河新区大队在支队党委的指导和引领下,深入开展“治乱治堵保畅”专项行动,坚持“道路资源精耕细作、路口渠化寸土必争、信号配时分秒必夺”的原则,优化拥堵点段交通组织46处,优化点段平均通行能力提升20.3%,辖区平均拥堵指数下降3.28%。
挖掘整合道路时空资源
细致摸排辖区交通堵点流量变化情况,按照“时空互补、地空结合”的原则,在滨河东路与临工路路口北向南新增左转车道1条、在沂河路与芝麻墩路东侧路段设置多车联动掉头车道1条、在沂河路与昆明路设置潮汐车道1条,充分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如沂河路与芝麻墩路路口,是全市首次设置多车联动式掉头模式缓解道路拥堵的成功案例。沂河路是沂河新区东西向的主干道之一,今年沂河快速路改造通车以来,有效疏解了主城区交通压力。沂河路与芝麻墩路路口是沂河高架路由西向东进入沂河新区的第一个信号灯控制路口,早晚高峰时段东西方向流量接近饱和,尤其是早高峰已呈现常态化拥堵。路口东侧铁路桥距离路口仅有30米,地面无缓冲资源,东口的交通疏散能力较差。路口北侧为居民较为集中的凤翔小区,有较强的出行需求。路口南侧分布有市场、中小作坊等,大型货运车辆有在路口转弯调头的需求。大队综合考虑周边路网特性,坚持“路口与路段、时间与空间、设施与信号、引导与管控”的工作思路,对路口进行了优化改造,高峰期沂河路禁止车辆左转弯,车辆直行过路口后掉头。为解决车辆的左转和掉头需求,在东口铁路桥以东设置了多车联动式掉头车道。调整后,沂河路与芝麻墩路路口东西方向的通行效率提升了38.7%,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提升了18.6%,市民的出行体验明显改善。
科学优化路口车道功能
根据道路交通流量数据和市民热线反映信息,组织实地调研,动态调整路口车道功能12处(车道瘦身3处、导向车道调整8处、禁止转向1处),平均道路通行能力提升9%-15%。以滨河东路与临工路路口为例。北口道路横断面重塑,增加车道数。进口处车道数由三车道调整为四车道,增加一条左转弯车道,允许北口非机动车道借用人行道通行。优化道路标线,增设非机动车等待区。在临工路与珠海路之间设置潮汐车道,提高早晚高峰期车辆通行效率。在东口停车线前设置20米长的蓄水式非机动车等待区,便于过街非机动车等待过街。完善诱导标志,指引车辆规范行驶。在电警杆增设两处分道标志,提示车辆按车道行驶。路侧增设非机动车借用人行道标志,提示过往车辆减速慢行。优化后北口机动车通行能力提高30%,北口待行长度由130米缩短至40米,北口拥堵得到了极大缓解。
因地制宜完善交安设施
大队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联合区教育局全面摸排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因地制宜增设交安设施42处,新增隔离护栏2000余米,施划标线3260平方米,新增提示牌48面。增设隔离护栏,规范通行秩序。在沂河实验小学、开发区一小等4所学校门口两侧增设人非护栏,设置护学通道。在长安路、海关路等违停易发路段增设中心路护栏,防止随意掉头和违法停车。完善路口大货车“右转必停”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在东外环路与老327国道路口完善大货车“右转必停”预警设施,通过LED显示屏、语音设备、提示标志等对交通参与者进行预警提示,消除了路口交通安全隐患。依托科技设备,提高管控效能。在管委会门口增设人行道停车提示1处,新增违停抓拍设备2套。今年以来,新备案电子警察设备180套,非现场采集率提升了50%,提升了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