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你们村西的蔬菜大棚一年的承包费是多少?每年承包户都按时上交承包费吗?承包费的支出有没有开会讨论过……”近日,临沂沂河新区农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审计组深入梅家埠街道湾里村,对农村集体“三资”开展提级监督审计,着力揭示“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以专项整治为“小切口”,做好维护群众利益“大文章”。在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中,沂河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持续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积极探索“三资”提级监督新路径,统筹融合组织、财政、民政、司法等监督力量,扎实开展“三资”提级监督审计,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微腐败”的土壤,力求以专项整治“小切口”做好维护群众利益“大文章”,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推进“清廉村居”建设。
突出提级监督审计重点、难点,精准盘清“三资”底数。针对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不彻底、“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权属不清、擅自占有、挪用以及集体资产资源流失、浪费、闲置等突出问题,沂河新区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制度的优势,由纪检监察工委牵头,借助审计、财政、农业农村、民政等相关部门力量,对全区6个镇街代管的155个村(社区)集体资金开展专项审计,专项审计主要围绕街镇挪用代管村集体资金问题,重点对街镇违规使用代管村集体资金、独立核算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开设银行账户、违规高息举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全面摸排,发现问题当即反馈、建立台账,督促街镇制定还款计划、清收措施和增收计划,限期纠正,销号管理。对3个重点村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提级监督审计,重点审查“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情况,集体资源使用是否存在长期低价发包和“口头协议”等不规范现象,全方位、多角度精准盘清村集体“三资”底数及运行风险,厘清权属。在全区推广使用“沂农云”三资监管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注重问题线索处置,规范“小微权力”运行。通过“三资”提级监督审计,精准发现村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行政村23个、自然村35个,督促规范管理扶贫资金293万元、整改问题14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94万元,已整改不规范合同870份,共发现处置问题线索15件,批评教育8人,党纪处分3人,1名支部书记接受审查调查。针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制度漏洞,发出纪检监察建议2个,督促新区农业农村、财政金融、民政等部门建立完善“三资”监管制度9项,为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审计部门对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农业农村、财政、民政部门通报,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监管和指导责任,加强对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持续压缩“微腐败”滋生空间。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村的重要基础。‘三资’管理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易发领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探索新区对廉政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开展审计的基础上,临沂沂河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发挥好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与“清廉村居”建设相结合,落实“一两双双”监督机制,加强对村居干部的日常监督,紧盯村级“小微权力”运行风险点,推动监督力量下沉,守好农村“三资”,护航乡村振兴。(通讯员 陈凯华 姜永 王成莹)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