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职业学院走进沂河新区,推动校地企产教融合

2024-06-13 08:3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韩秀国 孙红源
play

  乡村振兴学院与方特东方欲晓(济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座谈、智能制造学院前往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地坪产业学院与临沂市地坪行业协会共同举办高端地坪巅峰对话论坛……临沂职业学院各二级学院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谈合作,议发展,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近年来,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临沂职业学院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抓手,融入企业、对接产业、服务地方,全力提高人才培养精准度和社会服务贡献度,“四聚焦”“四提升”构建校地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了产教融合发展新标杆。

  聚焦服务地方发展,提升校地融合“适配度”。匹配临沂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1+3+5”专业群体系,在全省率先启动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工程,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专业匹配度。与县区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每年有近2000名毕业生顺利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6%左右,留临就业创业率保持在60%左右。推进职普融通,与各县区20余所优质中职学校联合举办五年制高职“三二”贯通长学制班,年招收初中五年制学生2700余人。联合成立“临沂沂河新区产教联合体”“临沂高新区产教联合体”2个市域联合体,实施“智改数转”工程,政校企三方融资成立临沂数字经济研究院,进行实体化运作,打造产教科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

  聚焦服务行业需求,提升产教融合“精准度”。聚焦专业匹配产业,“引企入校”建设行业产业学院。与京东集团、奔腾激光、山东省地坪协会等22个行业骨干企业建设京东产业学院、激光产业学院、地坪产业学院等9个行业产业学院。总结“双元十共”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入选山东省、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牵头成立全国智能物流行业、全国舞蹈艺术行业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临沂市商贸物流、数字创意、健康养老3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国家、省、市产教融合共同体55个。

  聚焦融入企业发展,提升校企融合“耦合度”。聚焦服务骨干企业“驻企办学”,分别与天元集团、山东亮美嘉等骨干企业合作共建天元学院、城发酒店学院、龙湖软件学院等7个企业学院。其中,亮美嘉设计学院为临沂市第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兴办的实体化运作的企业学院,企业园区内独立办学,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将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以模块化、项目化形式融入教育教学,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推广“订单班”“冠名班”和“现代学徒班”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山东临工、山重建机等126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班”和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定向人才培养比例达20%以上,“双主体、三阶段、多元评价”现代学徒制模式被教育部推广。推进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与临沂沂河新区、上海金东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规划出资1.2亿元建设临沂市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政、企、校、研等各类主体要素参与建设运营。与市内外200余家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园区共建150余处生产性实训基地。

  聚焦科创研平台搭建,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度”。突出与行业重点企业联合,建有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众创空间),2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5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立项建设14个校级科研创新平台,获授权发明专利8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两年来,校企签订横向科研项目29个,项目到账经费679万元。坚持育训并举,建立“十大培训平台”,开发建筑业培训、二级建造师培训等20余个培训项目,培训到款额从2020年的737万元跃升到2023年的3212万元。

  “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径,要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校地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平台共建,打造产教融合创新载体,实现‘产业+专业’双轮驱动、‘产业链+教育链’双链融合,建立起适应市场、立足行业、依托企业、强化技能培训的现代职教模式,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临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磊表示。(通讯员 韩秀国 孙红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小双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