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色建专科 兰山区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2019-12-18 11:16:00 来源: 大众网· 海报新闻 作者: 王艳彩 孙立庆 孟鑫
play
" />

  大众网· 海报新闻临沂12月18日讯记者 王艳彩 通讯员 孙立庆 孟鑫)近年来,兰山区紧紧围绕新时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坚持强基层、建机制、优服务、育人才,不断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基层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投入保障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的良好局面。近三年,先后投入3.4亿元,对8个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进行新建、扩建,投入400万元在城区新建10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

  优化医疗资源配套,着力完善服务网络

  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兰山区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规划引领发挥新效能。按照“一镇一院、一街道一中心”的原则,结合卫生资源、服务半径、人口数量、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合理规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注重人才、设备、硬件建设向基层倾斜,强化基层医院能力建设,切实完善以镇街卫生机构为枢纽、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城乡居民全覆盖。

  财政投入注入新动力。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原则,兰山区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政策,按照50%比例测算基层人员工资3970.5万元和一体化村卫生室运行补助728万元,全部拨付到位。通过异地新建、原址扩建、整合存量等方式,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保障。近三年,先后投入3.4亿元,对8个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进行新建、扩建,投入400万元在城区新建10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并承担每年200万元的运营费用。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依托镇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区域范围综合服务能力。2018年,兰山区启动了基层卫生院提质增效活动。目前,全区5家乡镇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乙等医院,3家卫生院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家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近三年,投入近9000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引进核磁共振、飞利浦16排CT、飞利浦Q7四维彩超、奥林巴斯胃镜等高端先进医疗设备,有3家乡镇卫生院建立千级层流手术室。

  优化医疗载体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打造特色专科品牌。兰山区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特色和优势,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坚持“规模适度、做精做强”的原则,培育了枣园内分泌医院、朱保康复医院、银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科、金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科、义堂中心卫生院消化内科等20个重点特色科室,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满足了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

  传承弘扬中医文化。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各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国医堂全覆盖,开设中医药科室96个,全部设立康复治疗室、中医病房;培育国家级中医基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4家,省级中医药特色基层医疗机构5处,市区级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12家。

  提速智慧医疗建设。加快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施医疗服务流程再造,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开展电子健康卡推广应用试点工作,区域范围内诊疗信息、电子病历等健康信息实现共享共用,避免重复检查、降低诊疗费用。优化就诊流程,将诊疗、收费系统与医保系统对接,通过“银医”缴费自助一体机实现医保即时报销,切实解决群众门诊就医结算报销流程繁琐、多次往返窗口的问题。

  强化医康养融合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以健康服务和健康管理为目的的服务新模式。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落实职工“长护险”、“家庭病床”、“社区巡诊巡护生活照顾”等线下服务。投资560万元在基层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康驿站”,为群众提供免费自助健康查体服务,对存在的健康高危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合理指导就医,防止病情延误,减少群众的医疗费用支出。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稳定服务队伍

  兰山区以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卫,积极推进优秀医疗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任职,切实保障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稳定。

  加快人才引进。立足于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注重多样性、灵活性,着力引进一批医学专业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注入新生力量。在坚持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基层医疗机构按需求自主招聘编外人员,自主招聘合同制人员1235人,其中竞聘中层干部303人,中高级职称及业务骨干享受在编人员同等待遇,购买“五险一金”,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强化人才培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建立完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邀请高层次人才通过对口帮扶、现场教学、讲座授课、疑难病例分析等“传帮带”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青年创新型卫生技术人才,打造核心团队,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认真落实万名医师下基层、城市医生服务基层等政策,选拔120名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培训,逐渐实现人才建设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夯实队伍基础。完善激励机制,推动绩效改革,允许基层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各基层医疗机构自定绩效考核方案,自主发放绩效工资,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返回大众网临沂首页>>

初审编辑:王宗阳

责任编辑:徐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