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兰山区:文旅融合再发力 抢促业态新格局

2023-06-21 10:16:3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滕立军 王守伟
play

  大众网记者 滕立军 通讯员 王守伟 临沂报道

  近年来,临沂市兰山区不断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步伐,紧紧围绕构建临沂“红绿蓝古今”精品旅游体系中心工作,把开发“水韵琅琊”作为激活消费、拉动旅游的重要支撑点,抢促文旅业态发展新格局。2022年,兰山区年度游客接待人次为82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3亿元,2023年“五一”假期兰山区旅游市场火爆,假日消费强势复苏。

  激发文旅“留量”变现新动能

  一是推进项目引流,促进“留量”规模提升。统筹整合旅游市场,夜间引流到临沂城区消费过夜,破解接待能力不足的制约,将“流量”变为“留量”,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全方位完善“水韵琅琊”项目配套服务,在书法广场、原万兴都设立两大游客集散中心,加快城市公交向旅游巴士转变,通过5—10分钟高频发车,解决停车场资源短板,进一步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方便游客畅享城区。经估算,今年1-5月份兰山区游客接待人次约65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45%。

  二是打造精品项目,带动文旅“留量”提质增效。抢抓政策机遇,重点打造“水韵琅琊”城市文旅综合体项目。其中,“夜画琅琊”行进式游船演艺项目为全国首部东夷和魏晋文化主题夜游实景演出,4月29日试运营后推出的0元抢票活动,最高峰时69.42万人次访问抢票预约页面,“五一”假期日均接待“水上+岸边”观演游客达3万人次。“灯火兰山·新琅琊”不夜街区为原万兴都商圈升级改造,是集美食小吃、古风演艺、休闲娱乐、文创产品、酒吧、演艺新空间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具有“年代感、文艺范、时尚风”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目前,不夜街区施工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正式完工后将与“夜画琅琊”形成水岸联动,构成完整的“灯火兰山·新琅琊”。

  三是强化主体宣传,助力“留量”变现。紧扣各节假日时间节点,积极举办各类文旅活动。借力琅琊云雀音乐节,发布“水韵琅琊·4月29日等你来”视频短片。开展“I LOVE临沂—2023真情告白”“相约沂河·点亮心愿”“寻找临沂‘新声代’”“夜画琅琊·河畔市集”等系列主题活动,强化宣传造势。5月19日举办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临沂分会场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各项文旅宣传活动的举行,强有力地推动了“留量”变现。“五一”期间,兰山区共接待旅游人数约43.1万人次、同比增长385.5%,实现旅游收入约1.95亿元、同比增长412.6%,零售业销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51.32%。

  打造文化地标,助推传承新模式

  一是打造非遗产业龙头企业。扶持重点非遗项目,组织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45个项目成功入选。抓实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依托琅琊剪纸、王氏熟梨等125项省(市、区)级非遗名录,推动地方特色创意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指导弥光文化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引导沂州里文商旅特色街区推出“沂州礼”文创系列产品,建设2处非遗体验展馆。

  二是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实施文艺精品创作质量提升工程,创作兵学文化竹简舞《简·破竹》、沉浸式情景小剧《茶芽山之恋》等剧目。《白衣天使六姐妹》《星火》等原创作品,在兰山融媒、市舞协、文旅临沂等公众号及山东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等平台发布。

  三是推进重大文化片区建设。贯彻“红绿蓝古”发展思路,统筹规划传统文化的再开发利用,力求创新文化旅游“古线”,委托山东省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了《王羲之故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牵头实施了“琅琊古城·羲之文化园”创意方案征集工作,深入挖掘汉晋时期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书圣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既有古城效果,又充满文化魅力的临沂文化新地标。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提升“好客山东”品牌

  一是提升“好客山东”品牌。瞄准长三角、京津冀、苏豫皖、省内等目标客源市场,积极参与“高铁开进沂蒙山”沿线城市文旅推介会、临沂红色文旅分享交流会等大型专题营销活动。编制《兰山旅游指南》,用好兰山文旅直播、临沂文旅云、好客山东智慧文旅平台,推广“商都水城·文化兰山”主题形象以及“红色沂蒙、老城记忆”“商城兰山”等特色文旅产品,提升地接旅游吸引力。因地因时制宜举办书圣文化节、孝文化节、李官桃花节、茶山滑雪节、方城甜瓜节、白沙埠洋葱文化节、花衣节等节庆节事活动,提振文旅消费,助推乡村振兴。

  二是培育发展文旅+等新业态产品体系。打造了一批文旅+沉浸体验、+科教研学、+康养健身、+工(农)业等多元化、特色化业态产品,丰富乡村旅游市场供给。全市首家民办博物馆——天泽木文化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市科教基地。全市首家滑雪场——茶山滑雪场已经多次升级,联合周边县区温泉景区打造“冰火之旅”,成为冬季旅游“助推器”。金锣集团综合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和康养旅游,创建了金锣生态农庄、万亩海棠园、金锣科技馆、茶山园艺场等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A级景区,高标准推进金锣康养小镇建设。临沂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开设的“沂蒙魂”红色研学课程,琅琊梦花里推出的家庭农场、宝宝菜园、露营谷、房车民宿等流行时尚产品,深受红色体验游、家庭亲子游、团队拓展游等群体喜爱。

  三是实施“数字文化”工程。打造了数字文化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网站、抖音等多平台多媒体宣传矩阵,兰山文旅直播实现了山东省公共文化云平台的同步直播与留存。“兰山文旅”直播平台成立三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公益直播活动120余场次,直播现场的线上观看峰值达到30多万人次,累计观看人数超260万人次。开发应用省重点改革项目“数字兰山文旅”APP,实现了本地区、本领域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监管业务全部网上运行,行政检查共计产生数据700余条,在线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5份,显著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效率。利用兰山区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山东公共文化云等媒介,开展网上阅读、数字资源下载、阅读推荐等数字服务,兰山区图书馆现已发布馆藏书目数据库、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4个,平均年访问量20多万人次。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