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区李官镇:系统谋划 连片推进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李官样板”

2023-11-28 17:50:5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周博
play

  近年来,兰山区李官镇锚定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和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围绕“一体两翼五园”发展布局,以系统思维谋划发展蓝图,通过资源连片整合、产业连片推进、村庄连片发展,全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先后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及全市“十佳宜居”乡镇。

  抓改革强根基,领航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组织建设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实现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深化实施“四雁工程”,开展“头雁论坛”4次、举办党员干部培育提升培训班5期,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光荣使命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聚焦四雁人才集聚优势,新培育头雁书记3人,发掘归雁人才6人,鸿雁人才23人,打造雁阵型创富共同体,推动乡村连片振兴。对照“三严三细三实”要求,常态化开展“严纪律、提效能”作风整顿活动。围绕党建引领提升群众满意度,组织161名机关干部下沉到313个微网格,实行“科级干部包重点村、办公室包工作区、微网格长包户”的联动帮包机制,形成“调优、育强、管好、用活”全链条闭环管理,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服务发展。

  抓改革兴产业,实现全域协同发展。瞄准“一体引领、两翼驱动、五园协同”发展布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打造投资2.4亿元的茶芽山现代农业园和投资14.6亿元的玫瑰湖现代农业园,发挥项目驱动、产业带动和品牌拉动作用,招引具备行业引领性、链条填补性、科技成长性等特点的现代农企投资落户,将李官连片打造成为对接中心城区、辐射长三角的农特产品供应基地。茶芽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一中心四园区”建设,重点打造集“农业、科研、教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示范区;玫瑰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围绕“一环五板块”布局,打造以绿色农业、高效农业为支撑的多元产业融合示范区,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高品质林果种植,辐射周边8个村26个农业合作社参与长三角农产品供应。

  抓改革惠民生,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严控时间节点、严抓工程质量,稳妥有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持续优化镇域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力争10月底完成武庄村、后元沂村旧村复垦工作,腾出土地指标326亩;12月份前完成石屯、小李官村305户躲迁群众上楼安置,彻底解决困扰李官村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苏家埠、本沂、西朱里、礼义庄等4个村分批次有序上楼,腾出土地指标1200亩。回应930户2600余名群众的上楼诉求,适时启动镇山大道以南张村、刘村、崔村、苗村等4个村的新村改造工程,高标准打造标杆社区,持续擦亮“农村中的城市”名片,使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抓改革促发展,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强化规划引领,突出主体功能,围绕高端食品、智能制造、中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快构建“龙头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产业园区发展生态。待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后,加快投资2.7亿元的齐汇食品智能科创园建设,积极吸收闽浙沪等发达地区食品项目填补链条,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打造高端食品产业发展园;加快投资1.8亿元的仟源中医药博览园投产建设,打造集中药种植、医药研发、医药技术展览于一体的大型中医药源头式研发基地;全力做好成杰智能科技、佳禾园新材料、天源中药饮品等“过亿项目”服务保障,推动园区产业化、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加速成型。

  抓改革优环境,擦亮乡村振兴底色。以水系连通、路域环境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为切入点,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镇山大道、张南路、沂蒙北路两侧私搭乱建为整治重点,全域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接续完成956处露头丑、脏乱差清理,切实做到整治一处、清洁一处、靓丽一处;完成投资6600万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推进水系治理,全域基本形成“河河相通、河渠相连、连片打造、河塘共治”优良生态体系;在主次干道两侧因地制宜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投入资金5600万元对镇山大道、元施路、张南路、云泊湖大街等道路进行升级,完成张南路、云泊湖大街、驻地中心街、小李官村主街的绿化改造,推动路域环境持续向好;深化造林绿化协作机制,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承载力,持续扮绿扮靓兰山区“北大门”。

  抓改革助增收,促进乡村共同富裕。以“示范引领、片区推进”为统领,大力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支部领办合作社跨村联合、连片起势。以大完沂、许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发展5000亩高品质水果种植片区,实现李官葡萄规模化种植;以驻地“西山公园”建设为契机,将西岭黄金桃种植户进行有效整合,推动建设5000亩优质黄金桃种植片区;以清春蔬菜合作社为范本,以后湖“沂蒙岭”、楼子、大元沂等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支点,打造6000亩酸甜果西红柿、美早樱珠优质果蔬种植片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品牌响亮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推动农业连片集群发展。鼓励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合作社联合经营,引导社会工商资本合理参与,通过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实现村企、社企、村民多方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富裕。(通讯员 周博)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