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滕立军 见习记者 梁晓敏 黄悦 临沂报道
1月26日上午,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效服务企业,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兰山区高效服务企业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成效和经验。兰山区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区政府政务保障促进中心主任张克存,兰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刘江岭,兰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党组书记朱文明等分别答记者问,兰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颜超主持。
兰山区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体要求和目标,把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效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整治整改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增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主要做了5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政企沟通,使政商关系更加“亲清”
一是创新助企帮包。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区级领导干部、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镇街领导班子常态化联系帮包全区“四上”企业,已开展4轮次走访,深入一线办公,对接企业4000余次。二是畅通政企沟通。发挥“链长+专班”机制作用,区政府领导坚持每季度走访10家经营主体,每月至少走访1次商会、协会,不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面对面与企业家沟通,听建议、解难题、办实事。三是强化接诉即办。发挥“12345·兰山首发”、政府网站、“四上”企业大走访等渠道,健全企业诉求收集、交办、销号处置闭环办理机制,累计办结企业诉求225项。
强化政策支持,宣传兑现更加普惠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设立1亿元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优化调整现有政策,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累计兑现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1600余万元。二是加强政策宣传。举办惠企政策服务直播活动12场次,举办“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政策宣贯活动10期,举办“沂i企”平台进园区、企业活动16场,惠及企业1000余家。三是推动政策直达快享。依托“沂i企”平台实现政策“一网集成、一站查询、一站解读、一网办理”,累计上线发布区级政策66条,兑现事项49项,免申即享88项。
强化要素供给,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一是用地保障更加高效。创新“标准地+代办制+承诺制”模式,2023年完成土地供应1.27万亩,累计保障省、市重大项目用地20个。二是融资环境更加优质。累计走访对接重点企业、项目301个,解决融资需求24.9亿元;结对辅导小微企业249家,提供信贷额度12亿元。三是人才支撑更加坚实。引进外国专家28名、海外留学生22名、博士87名,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举办就业援助活动18场。
规范监管执法,法治环境更加公正
一是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对7个执法单位的47个行政执法案卷进行集中评查,梳理问题90余条,面对面进行反馈,推进问题线索整改落实。建立“涉企联合检查平台”,从源头减少检查次数,规范检查程序,共梳理检查单362项,检查项3432项。二是开展市场主体虚假注册集中整治行动。行政审批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协同配合,通过数据摸排、现场核查、政策宣传、督导调研等方式遏制市场主体虚高增长势头,有效保障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拓宽纪企联通渠道。开展4轮“企业评部门”,征集个性问题618个,并督导整改落实;创新开展“项目评部门”,征集个性问题10个、意见建议26条,累计现场帮办78次、线上帮办147次,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弘扬企业家精神,尊商重企氛围更加浓厚
一是企业家学习渠道明显拓宽。依托省、市、区三级培训资源,累计开展专题培训活动20余场次,参训企业家1500余人次。二是企业家政治荣誉感明显提升。评出先进工业强区建设领军企业10个、优秀科技创新企业10个,将区内16家公立医疗机构确定为优秀企业家定点救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预约就诊服务,为优秀企业家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三是积极讲好企业家故事。在兰山首发APP等区内重点媒体平台开设专栏,积极宣传敢闯敢干、改革创新企业家先进典型,累计发布相关信息1000余条,播出王士岭、周宝柱、曹继廉等多名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目前,兰山区服务企业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先进地区和企业家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将紧盯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聚力攻难点、疏堵点、强亮点,全力以赴支持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一要对标先进争一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持续推动涉企政务服务更优、项目审批提速、经营成本减负、权益保护提标,全力服务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让企业家更加安心、舒心。二要助企纾困促发展。持续抓好重点企业联系帮包活动以及“四上企业”大走访活动,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扶持政策,依托“沂i企”平台归集部门惠企政策,做好政策培训解读,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千方百计助企纾困。三要紧盯问题抓提升。依托“亲清会客厅”政企交流活动,加强政企常态化交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助企发展,继续依托联系帮扶走访、“12345.兰山首发”、区长信箱等渠道,不断完善企业诉求全流程处置闭环机制,持续提升广大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答记者问环节
记者:张克存主任讲到兰山区建立了联系帮包企业制度,请问围绕全市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兰山主要开展了哪些联系帮包企业工作,取得主要成效是什么?
答:为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兰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临沂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区政府工作报告“建立联系+服务机制”要求,建立健全强化助企帮包服务机制,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解难纾困,为全区工业量质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全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21.5亿元,总量居全市第1,增长8.7%。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聚合力。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联系帮包制度,制定《关于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联系帮包制度的通知》,37名县级干部、62名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150名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对接联系686家规上企业及13个重点项目,建立帮扶台账,动态调整更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应包尽包。依托区工业运行指挥部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同时,通过现场抽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联系帮包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压实联系帮包责任,构建上下贯通、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帮包成效。
二是强化惠企服务暖企心。不定期向联系帮包干部发送落实联系帮包责任工作提醒函、提示函,提醒督促各联系帮包干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微信电话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长远规划。及时将省稳中扩投资政策清单、临沂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惠企政策向区直部门、镇街联系帮包干部推送,通过联系帮包干部实地走访或微信推送等形式将各级惠企政策宣传到企业,促进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到企业,落实工业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制度,协同做好重点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助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三是强化闭环管理求实效。紧盯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企业上市、要素保障、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需求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协调督促各联系帮包干部以座谈、答疑等形式多渠道、常态化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定期分类整理尚未办结的问题诉求,建立问题台账,第一时间转相关部门单位办理,全面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效,推动“问题清单”转为“成效清单”,累计梳理收集问题诉求232项,已办结225项。
下一步,兰山区将继续开展好重点工业企业联系帮包活动,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突破提升先进工业等工作为重点,不断提升政策直达、靠上服务的工作成效,持续扩大联系帮包重点工业企业的影响力,营造关心企业、关心工业的浓厚氛围。
记者:近年来,制造业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品质,不惜重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投入技术改造,请问兰山区在服务企业加快技改步伐方面都采取哪些工作措施?出台了哪些优惠政策?
答: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不仅是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应急之策,更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2023年以来,兰山区工信局大力实施“技改双倍增”计划,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府引导。严格落实《临沂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千企千项”技改工程,制定兰山区突破先进工业两年实施意见,高规格召开“突破2023”重点工作动员会议、突破提升先进工业推进会议,动员激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指导镇街、企业制定提升改造计划,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逐一建档,清单管理,每月对项目完成投资及建设进度等情况进行更新,持续跟踪推进,全年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11个;入选省导向目录项目4个,召开2次技改工作现场推进会、3次技改工作座谈会。
二是强化政策供给。落实《兰山区关于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3年以来,兑现2022年度126家企业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1600余万元,其中,企业改造提升专项资金726万元,数字化建设专项资金320万元。全力营造支持企业智转数改的浓厚氛围,产业生态充满活力。制定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力度。
三是强化帮包代办。持续抓好技改工业服务,每季度梳理工业技改项目融资需求并推荐给金融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组建代办员队伍,对全区15个重点技改项目提供代办帮办服务,同时依托重点工业企业帮包,及时帮助项目协调配置土地、用工、水电气等各类要素资源,帮助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一站式帮包服务,积极为企业打造省心营商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修订完善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支持企业上项目,力争2024年工业技改投资100亿元,增长10%以上。
记者: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是服务企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能否介绍一下,在行政审批领域,兰山区采取了哪些举措?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答:兰山区主动聚焦企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7.4万户,总量达46.8万户。
一是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服务保障市场主体良性发展。推行企业住所登记“预备案”。以应用科学城、鲁商中心、泰盛广场为试点,提前备案经营场所产权信息,承租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时仅需填写商铺房号,免予提交产权证明等资料,目前已预备案商铺近3000家。推行企业股权变更“一件事”。建立个人股权变更登记和股权转让纳税事项联办机制,500余家企业股权变更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网申请、协同办理、一次办好”。推行代位变更服务新模式。针对企业因股东灭失而无法办理后续登记业务的难题,探索由企业继受主体通过代位办理减资业务方式退出所在企业。
二是强化建筑许可办理效能,全力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实行建设项目手续办理“灯塔”工程。聚焦兰山区“三区九园”总体规划布局,制定《企业手续办理“灯塔”工程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帮办代办工作办法(试行)》,组建项目建设服务队,主动服务省市重点建设项目47个,品牌服务保障项目16个,开展线下帮办98次,线上帮办206次,中国交通报、临沂市营转办先后刊发推广该项经验。实行项目建设一企一策手续指引。组建“建设项目审批策划师”队伍,以沂新产业园、战新产业园和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企业为试点,根据企业需求量体裁衣、精准制定审批服务套餐,加快项目落地达产进程,该举措被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列入地方改革经验。
三是打造一流政务营商环境,厚植培育民营经济发展沃土。探索“快勘智办”踏勘服务模式。建设“快勘工作室”,通过智慧“云踏勘”代替现场踏勘,将重复踏勘次数减少30%,单个事项用时减少20%,平均时间减少60%。2023年10月,兰山区“打造‘快勘智办’踏勘服务模式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经验做法被省营转办简报刊发。探索政务服务智能审批“兰山模式”。打造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出版物网络发行备案等12个全流程智能无感审批链条,业务办理实现零跑腿、零等待,累计办理智能审批业务7000余笔,生成各类电子证照6412张。探索“爱山东”办事服务升级版,建设“爱山东”线下体验区和5个线上新专区,“爱山东”APP兰山分厅入选山东省“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50强分厅。
下一步,兰山区将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加快数据赋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