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谁也忘不了村里这口老井,甘甜的井水养育了一代代人……”饱含深情的村歌《我的老井》在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顺德庄村广为传唱。这首歌不仅唤醒了村民对古井的集体记忆,更唱响了新时代顺德庄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的精神面貌,成为该村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顺德庄村这口老井,有着三百年的历史,井沿青石板上被井绳磨出的道道深沟,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清澈甘甜的泉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村民。2023年底,临沂市技师学院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轩诗东到任后,敏锐地意识到这口老井不仅是生活之源,更是激活乡村的文化富矿。他带领村“两委”以文化为犁铧,深耕这片饱含精神养分的沃土。
向下扎根 井绳文化筑牢振兴之基
村口矗立的“人生顺利靠厚德”名片,无声诉说着厚德载物的古训。村党支部领办的“德音农业专业合作社”,其名源自《诗经》“德音不忘”,巧妙融入“顺德庄”的“德”字,既传承美德记忆,更与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深度契合。这份向下扎根的坚守,如井绳般牢牢系住了村庄的文化命脉,道道井绳深痕,成为村庄精神的图腾。
轩诗东甘做那根“连接党群的井绳”,将党的政策化作汩汩清泉。他协调天人规划设计院专业团队无偿设计,将垃圾遍地的闲置地蜕变为270平方米的古井文化广场;邀请著名词作家华桐甫先生作词,著名音乐人白振华先生谱曲,谱写传世村歌,让乡愁在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秦鹏楠的歌声中回响。
向上涌泉 文化活水浇灌文明之花
文化只有融入生活,才能真正焕发生机。顺德庄村以古井为切入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田间地头绽放光彩。
非遗焕新颜:剪纸传承人苗苗手中的红纸化作灵动的窗花与“福”字,村民在指尖艺术中感受千年智慧。
墨香润童心:“第一书记”轩诗东执起毛笔,公益书法班上孩子们的一笔一画,勾勒出文化传承的未来图景。
乡音寄乡情:柳琴戏《张郎与丁香》的悠扬唱腔回荡在村头,市柳琴剧团送来的不仅是艺术盛宴,更是扎根乡土的深情。
文化的力量如泉涌般浸润心田,更外化为行动自觉。党员们走进鲁南制药集团,在“时代楷模”赵志全的事迹与沂蒙精神报告会中淬炼党性;他们走进郁九曲社区,学习“党建+电商”的发展新路;他们深入郭家湾合作社,探寻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致富密码……一次次外出求经,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皮肤病医院的义诊温暖了留守老人,市关工委与济宁商会“六一”的爱心书包点亮了困境儿童的梦想—多元力量汇聚,共同书写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答卷。
德音永续 和美画卷绘就振兴未来
当夕阳的余晖洒满古井广场时,村民们的《我的老井》合唱声悠扬而起。这歌声,是“德音不忘”的文化自觉,也是“井绳精神”的务实传承,更是党群同心擘画的和美愿景。
在轩诗东的工作蓝图中,深挖“井绳文化”内涵、传唱村歌凝聚共识,只是起点。未来,顺德庄村将紧扣“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文化支撑、打造和美乡村”的主线,绘就一幅:“以古井为圆心,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和美乡村画卷,让文化活水持续滋养村庄的未来发展。
(通讯员 刘佃臣)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