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马小双 通讯员 刘赏 临沂报道
1984年出生的聂新刚,家中排老大,在他10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离世。聂新刚兄妹三人在罗庄镇幸福院长大,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工作后,他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提出“E安计划”志愿项目,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以行动展现志愿者的风采。近年来,他被评为“临沂市优秀慈善志愿者”、“临沂市文明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关爱下成长,幸福院里埋下感恩的种子
1994年,刚满十岁的聂新刚,母亲因病去世,半年后父亲不幸意外身亡,由年迈的爷爷独自抚养,吃不饱穿不暖是家常便饭,晚上就睡在附近工地搭建的工棚里面。十岁,正是贪图玩乐的年纪,聂新刚却说自己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面对父母的去世怎么也哭不出来,满脑子只有“怎么办,生活该怎么过”的迷茫。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兄妹三人被送到了罗庄区的幸福院里,老人们因为三个孩子的加入对他们疼爱有加,聂新刚记得当年有几个爷爷奶奶总是在他们放学回来时塞给他们个水果或几块糖块,在关爱下成长的聂新刚从小就懂得了感恩。没有父母的照顾,聂新刚作为兄妹三人中的大哥还要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没有了依靠,聂新刚发愤图强,成绩逐步提高,从班级倒数到名列前茅,当年还获评“山东省十佳少年”的称号,懂事又勤奋的他经社会帮助下进入一所私立高中就读,成就了他考上大学的梦想。
爱出者爱返,做尊老爱老的“好雷锋”
大学期间,学校组织“学雷锋做好事”活动,聂新刚带着同学们回到幸福院看望老人,买来的苹果放在那里,只有聂新刚注意到了老人牙口不好,咬不动大大的苹果,他默默洗好了苹果,切成小块,蹲下身子,把大小合适的苹果块一个一个的送到老人嘴里,聂新刚的细致入微源于他的童年生活的影响,老人在他心目中是慈悲和爱的化身。以后每到周末、节假日,从学校回到幸福院,他都会主动去看望那些老人,帮老人扫扫地,陪老人说说话,拉着老人的手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工作之后他总是在重阳节买上东西去看望老人。不幸的童年没有磨灭聂新刚向上向善的心灵,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
为老为爱,他发起“E安计划”志愿项目
2020年,聂新刚加入罗庄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在一次排查走访困难户的过程里,他发现了一个让他坐立难安的问题。进入老人家中,明明是炎炎夏日,屋内却是如此的昏暗、炎热,家里的灯也不亮、风扇也不转,70多岁高龄的老人就日复一日的忍受着这种环境,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仔细检查了老人家中的电线,发现屋内老式闸刀开关已经老化、墙上的线路老化破皮、没有保险丝,尤其是夏季,雨水多,线路极容易受潮短路,更危险的是会发生火灾。聂新刚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20多年前一起生活的老人们的身影,“不能行,我得想办法解决这些老人的困境。”第二天一大早聂新刚买好了材料带着工具就赶去了老人家中,经过一上午的忙碌,聂新刚捋顺了老人家中的电路走向,重新更换了电线、安装了保险丝,老人的家中变得明亮,风扇也转了起来,老人可以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了,聂新刚心中松了一口气。这让聂新刚萌生了要为农村独居老人解决家中电路的想法。刚开始的时候,聂新刚利用节假日自费去困难群众家里改造电路。每次改造完电路临走前,他还不厌其烦的给老人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叮嘱老人注意用电安全,不要乱堆乱放杂物。经过聂新刚三年多的努力,“E安计划”志愿服务项目覆盖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得到帮助,目前已累计为140余户困难家庭整修电路。
有人问聂新刚为什么会去做这些事情?他说,因为我自己是从幸福院长大的人,我受到了这么多的关爱和帮助,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帮助别人的过程里我觉得自己的精神是富有的,是快乐的,我想一直做下去。他创立的“E安计划”电路改造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22年第四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铜奖、山东省青年社会组织服务案例三等奖。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