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好人”传承非遗美味 “年味年糕”迎春来

2024-01-26 08:56: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马小双 王戈
play

  大众网记者 马小双 通讯员 王戈 临沂报道

  近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济南召开。来自临沂市的代表、“山东好人”——李金芳高兴地跟大家说:“在去年的省人代会上,大家都亲切地喊我‘豆包姑娘’。今年,我创新了一款新产品年糕,想为咱们的新生活送上‘年年高’的祝福,大家可以喊我‘年糕姑娘’啦!”

  李金芳现经营临沂香满城公司,10多年来,她不忘初心,用诚心把一个小手工作坊做成了当地知名的食品企业,用真心将传统年糕变成了“网红”。2022年被评为第三季度临沂好人,8月被评为山东好人、2020年北京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其“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2020年9月被山东省妇女联合会评为“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还获得临沂市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将记忆传承,传统年糕变“网红”

  总有一种味道,值得你去找寻;总有一种情怀,让你魂牵梦绕。

  在李金芳的记忆里,姥姥做的赖皮年糕,超级好吃。记忆中,姥姥将一团团热腾腾的软糯豆子,用她布满青筋的双手,缓缓地揉成圆满的形状。偶有掉落的豆粒,姥姥也会小心翼翼地拾起来,放清水里洗干净再用,不浪费一点儿粮食。

  岁月在盼望吃上年糕的轮回里,刹那而过。吃着年糕的孩子,年年长高。渴望摆脱身后贫穷的脚步,从不敢停下。而姥姥的小脚走不出村口,姥姥渐渐老去……

  揣着理想多年拼搏的李金芳已成家。但无论走到哪里,她的魂牵梦绕里,总忘不了姥姥做的年糕的味道。李金芳萌生了传承传统年糕制作手艺的想法,“儿时的记忆像是不断在提醒我,应该把这份味道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吃上它。”

  李金芳制作的传统年糕

  2014年,李金芳在母亲的指导下,经历了数百次的尝试,终于改良出不粘手的年糕,李金芳成了李氏年糕的代表性传承人。因为吃起来方便、运输方便,李氏年糕成了“网红产品”。

  李金芳做的李氏年糕,在馅料上精挑细选,用木柴和铁锅慢火细蒸,皮薄馅多、软糯香甜。李金芳成立了食品公司,制作李氏年糕、彩豆香糕、粽子、汤圆等食品,在全国设立了300多个代销点,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带动了自己所在村子及周边百余名妇女就业。

  用慢功夫搞创新,“年味年糕”受追捧

  匠心雕琢,需要下细功夫、慢功夫。

  在她小的时候,过年吃年糕,是小孩子们朝思暮想的盼望。炉火旺盛,豆香萦绕,孩子们守着锅台、拉着风箱,等到掀开锅盖的刹那,香气弥漫。姥姥将热腾腾的年糕递到一张张小手里时,总不忘嘱咐一声:“好东西,要慢慢吃。”

  孩子们在欢呼雀跃中,将本来张大的嘴巴变小,用小口轻轻咬下去……

  “好东西,要慢慢吃。”直到某一天,李金芳在创业的苦思冥想中,又想起了姥姥说的这句话。

  原来,姥姥做年糕的独门秘诀,原来不是配方,也不是手艺,是放慢一点的生活态度。

  2023年,金芳放慢了创业的脚步,她耐心比对每一种食材对味道的细微影响,经过千百次夜以继日的尝试,探索蒸制年糕最佳的温度与时间,终于在岁末年尾,创新生产出一款缩小版的“年味年糕”。

  李金芳创新的“年味年糕”

  “‘年味年糕’是一种回归,这一次创新回归是为了儿时的那一种味道,更是为了找寻那一份亲情。”李金芳说。

  时下互联网的普及,给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在过去,一些老手艺人的工艺品是通过口口相传,奉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空间的困局,通过直播卖货,让销售空间更广阔。”李金芳满怀信心地说,“赶上这样的好时代,对于我们非遗传承人来说,不能光吃老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品牌包装、运输方便上下功夫,将非遗和文创结合起来,搭上网络传播的快车,相信非遗好品一定会活起来、火起来。”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李金芳让只有在村庄年货大集上才能吃上一口的年糕,通过互联网,送到了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成为如今时尚的春节“伴手礼”。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