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团蒙阴县委紧紧围绕为党育人的根本任务,把好三个关口,围绕团员“发展、教育、管理”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团员队伍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先进性有了明显提升。
把好发展“入口关”,固本培元筑根基
坚持新时代共青团员“五个模范,五个带头”的政治条件和先进性标准,以“五积四评三关两档一清单”党团队阶梯式衔接培养工作为指引,制定《蒙阴县中学生积分入团工作实施办法》,落实推优入团、积分入团制度,把8学时团课学习合格、年度2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等作为入团必备条件,通过“个人申报—综合评价—公示认证”三个环节认定积分,全方位考评学生素质,提升团员发展“质量关”。
定期开展团员发展业务培训,明确团员发展工作标准程序,把握好发展团员工作各个节点,全面提升发展团员工作质量,改革以来,规范发展团员2538名,411名少先队员推优入团。从严从实做好团员核查工作,通过自查抽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入团年龄、培养考察期、填写规范等问题重点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并逐条反馈整改,做好团员发展“回头看”。
结合五四、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改革以来,通过新发展团员示范性入团仪式,带领团员“学团章、展团旗、戴团徽、唱团歌”、入团宣誓、组织新老团员分享入团心得等形式举行仪式150余场,切实增强团员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仪式教育实效。
把好教育“培养关”,凝心铸魂育新苗
团蒙阴县委发挥好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六姐妹事迹陈列室、刘晓浦刘一梦事迹陈列室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每年组织新发展团员到基地追溯红色记忆,深刻感悟“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引导其在感悟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组织全县18000余名团员青年参与学习,线上对照“4+1”工作任务,依托“三会两制一课”和网上团课,线下结合“开学第一课”、班会等活动开展专题学习,提高广大团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领悟力。
依托校园阵地,在全县20所中学、中职学校建立团校,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学习教育方式,丰富入团前、后的学习教育形式。在县科技馆、图书馆等建立青少年实践营地10处,与高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17个,积极开展红色研学、理论宣讲等系列活动,不断拓展实践活动项目和载体,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把好日常“管理关”,壮骨增力促成长
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结合“青年大学习”行动,坚持用科学理论、先进思想武装团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团支部组织化专题学习达到100%,近1.2万名共青团员、5万名少先队员接受教育。
将开展团员志愿服务作为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全县各基层团组织普遍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崮乡青春红”周末志愿服务日活动,发动8000余名团员青年到乡村报到,打造“沂蒙红色小学堂”“书香润童年”“善爱崮乡·共享阳光”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让团员青年就近就便“发光发热”,在实践和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将“推优入党”作为团组织履行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联合县委组织部印发《蒙阴县“推优入党”工作实施办法》,落实“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要求,把团员参与团组织生活、年度评议、团内激励以及志愿服务时长等情况作为“推优入党”重要依据,改革以来,56名优秀共青团员经团组织推荐入党,推优入党率为100%,进一步增强团员追求政治进步的积极性。
下一步,团蒙阴县委将进一步强化团员队伍先进性建设,在“改进团员教育管理机制”和“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出彩出新。(通讯员 周玉姣)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