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小网格撬动大格局 解锁基层善治新密码

2024-05-05 14:0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峻豪 段相强
play

  大众网记者 刘峻豪 通讯员 段相强 临沂报道

  近年来,蒙阴县紧扣“小网格、微服务、精管理”的服务理念,以网格管理“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优化网格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一网覆盖”

  规范网格设置。网格划分坚持“一网统筹、无缝衔接、要素覆盖、动态调整”原则,对原有网格布局、功能进行整合重组,将全县划分为656个基础网格和3205个微网格,建立起覆盖县、乡镇(街道)、社区(管理区)、农村(小区)、楼宇(村民小组)五级网格体系,全面落实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制度,并按照一格一员的标准,配备656名基础网格员和3205名微网格员,有效解决多网并立、网眼过大的问题,筑牢基层治理底盘。

  坚持党建引领。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在网格内”路径,打造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区分城市社区、农村,在9个城市社区,将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选派9 名机关干部任党总支书记兼任网格长,成立134个基础网格党支部和1258个楼宇党小组,进一步强化了党组织对社区网格体系的统领。在366个行政村,优化522个基础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1947个微网格均设置党员中心户,推动党组织全覆盖,强化了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为基层党组织有效联系服务群众打通了“最后一米”。

  配强治理力量。在基础网格,统筹村(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村聘用人员(专职网格员)、党员干部等多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构建“专兼结合、多元联动”的网格员队伍体系,全县有51名社区工作者、213名“两委”干部下沉网格担任网格员,极大提升了网格员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解决问题的质效。在社区层面,将城市管理、物业管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力量下沉到社区,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在乡镇(街道)层面,全县10个镇街全部配备政法委员,分管社会治理工作,成立社会治理中心,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中心主任。在县级层面,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员任组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同步设立网格治理专项工作组,统筹全县网格化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双报到机制,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品牌,推动县直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共建共治。

  树牢“万事有解”,推动诉求纠纷“一网统办”

  压实网格排查职责。明确网格员“前哨”“探头”职能定位,常态化组织网格员开展“大走访”活动,对网格内矛盾纠纷、安全隐患进行大排查、大起底,及时上报化解。建立结果倒查机制,将网格员发现上报问题与受理的群众诉求、法院受理的立案申请、公安办理的治安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等进行比对,推动网格长、网格员履职尽责,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

  构建“网格+首发”双化联动。积极推行“网格化+12345·首发”双化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诉求纠纷12345线上收集和网格线下收集“双线”融合,丰富拓展收集渠道。将 12345·首发工单办理纳入网格员职责,落实“2 小时见面机制”,网格员全程参与网格内工单办理,对办理情况进行回访,听取群众评价,提升办理质效。网格员收集的问题按照难易程度分级办理,对镇级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到县级,由12345·首发派单,各事权单位化解处置,形成联动合力,使问题妥善有效解决。依托12345·首发考核体系,建立“双回访”机制,对问题处理进度及结果通过电话回访和网格员反馈互为补充。对已经解决的问题,由网格员跟踪验收,及时完成办结流程。

  推动“网格+矛调”双向发力。将“万事有解”思维充分融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网格巡问题、入户访问题、见面谈问题、终端报问题的优势,深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司法、仲裁、复议、网格等多种调解力量,把各类矛盾纠纷、历史遗留问题等“硬骨头”放到台面上来,达成案结事了、事心双解目标。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42件,化解335件。

  扎实为民服务,推动党群关系“一网情深”

  深化“社区书记接待日”机制。以网格为单位,全面落实每月25 日党组织书记+物业项目经理固定“接待日”制度,按照“书记讲、群众提、大家议、现场办”的流程,由网格员现场记录《信息登记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类管理,把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诉求列为甲类,当场予以答复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列为乙类,按照规定进行分流、交办,强化督办、验收、销号,形成闭环,全面叫响“有问题找书记”品牌。文昌社区依托“接待日”活动,创新推广“楼宇议事会”“楼宇服务周”“七色彩虹服务周”等精品项目,确保“民情呼声”无障碍。

  “创新周末我值班”工作法。以9个城市社区网格为单位,突出便民服务功能,推行“周末我值班”制度,将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分组排班,在周末和节假日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民生事务“错时服务”,机制推行以来累计为“上班族”提供政策咨询1826人次、民生事务服务1669人次。在周末“错时服务”的基础上,福山社区推出工作日“延时服务”,进一步打好服务“时间差”,让居民带着满意回家。

  完善社区为民服务体系。在各社区设立儿童乐园、妇女之家、“小哥”驿站、城市书房、矛盾纠纷调解室,探索开设“暖心集市”,开展心理疏导、爱心义剪、公益义诊、幼儿托管、老视镜配送等“五小服务进社区”活动。同时,积极组织社区义工和网格员入网入格,定期开展“守护青苗助成长”“情系特殊家庭暖民心”“呵护老年长者微互助”等活动,为居民提供贴心暖心服务和家门口的便利。叠翠社区通过“一块公示牌”“一间议事厅”“一方大舞台”“一张小饭桌”“一个托管班”,实现善治“一家亲”,“陌邻”变“睦邻”。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