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崮”土!博士生们在沂蒙山上“大思政课”

2024-08-14 11:4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尹永跃 郝玲 崔灿 杨梓毓
play

  “谁不说俺家乡好,一阵阵歌声随风传……”从《谁不说俺家乡好》到《相亲相爱》,一句共同的歌词跨越时代变迁,唱出了勤劳朴实的沂蒙人民植根齐鲁大地拼搏奋斗的故事,也唱出了老区人民代代传承的红色精神谱系。

  “沂蒙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持续弘扬沂蒙精神?”“新时代该如何践行沂蒙精神?”带着这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服务团一行12人来到山东省蒙阴县,围绕“沂蒙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新路”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践调研。在巍巍蒙山间探寻红色记忆,在迢迢沂水旁讲述振兴故事,以青年人的视角扎扎实实地在这片红色热土与老区人民一同上了一堂“大思政课”。

  理论入脑,带着信仰学

  “沂蒙精神因何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实践依据分别是什么?”一天的调研结束后已近深夜,来哲学院的杨梓毓和赵宇男仍然围绕着沂蒙精神学理性的问题进行着深入且富有哲思的探讨,谈到为什么这么“拼”,他们笑道: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是一次难得的学术实践机会。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同步迈进,个人用更要带动他人学,服务团成员走进共青团蒙阴县委“青年夜校”开展沂蒙精神理论宣讲活动。在这里,陕公青年与沂蒙青年因信仰而“双向奔赴”。

  “中国式浪漫”“青年何为?”博士生们以自身在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领域的研究阐发作为切口,围绕在蒙阴县开展实践调研的所感所想,将严肃的理论寓于活泼的话语,与蒙阴当地青年干部和青年学子共同探寻沂蒙精神的青春接力和信仰传承之路。实践团成员崔灿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延河讲师团的一名学生讲师,他兴奋地感慨:“过去只面向同学们讲,第一次将‘象牙’的思维求索带到实践大课堂,在学中干、从干中学,收获了一份属于青年人‘同频共振’的认同感与成就感!”

  祭扫入心,带着感情学

  村村有烈士,处处有红嫂,老区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已经镌刻在服务团成员的心间。服务团成员们专程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开展特别主题党日活动,在苍松翠柏间与“孟良崮下‘兵支书’”一行共同向人民英雄致以崇高敬意和无限哀思。

  在烈士陵园,全体党员在粟裕将军墓前深深鞠躬。当迷彩绿遇上人大红,当宝塔山交映沂蒙山,不但有“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战场”的满腔热忱,更回荡着“独树一帜,勇走新路”的青春誓言。

  美育入魂,带着嘱托学

  接力棒传到了青年人手中,如何带着这份殷切嘱托帮助少先队员们接力红色星火?服务团成员们决定将这堂实践思政大课“翻转”过来,从“上课人”转型“授课人”。

  在蒙阴八一红军希望小学,实践团成员带来一场“京”彩“沂”人的红色文化美育课,将来自北京的非遗文化脸谱与沂蒙精神巧妙结合,用“青言青语”给“祖国的花朵”讲述家乡的故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实践团成员朱安琦来自艺术学院,用高超的画技和风趣的语言带领同学在京剧脸谱上绘下心目中爱国英雄的形象。课堂上,“短平快”的故事取代了“高大上”的说理,《长津湖》影片中的《沂蒙山小调》引得全场师生大合唱;沂蒙红嫂的动人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理论的种子悄悄播撒,年少的梦想正在长大。“哥哥姐姐,我把我做的脸谱送给你们,以后我也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当军人!”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悄悄地向这群“新晋导师”说。服务团成员尹永跃是第三批“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他感慨道:“用革命文化充实美育内涵,以艺术之美筑牢信仰之基,我们之中全部是团员,九成是党员,这次的红色美育课程不但是理论上的共通、情感上的共鸣,更是一场难得的党团队一体化思政大课。”

  助农入行,带着责任学

  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沂蒙山区风景秀美、物产丰饶,更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我们希望变‘走马观花’为‘养马种花’,真正让沂蒙精神在同学们心里生根发芽。”服务团队长郝玲谈到。

  此次“青聚崮乡·共话沂蒙‘青春对谈’特别直播活动”在编排、内容和嘉宾邀请上都精心设计,除了“研究生主播”亲自体验、推介特色农产品,更是将此次实践调研的人、事、景融入直播,全面展示蒙阴县在长期践行沂蒙精神下的发展变迁。实践的最后一天,这群研究生集体“披挂上阵”,分会场的主播奔赴田间地头,或在桃园展示“蜜桃之乡”的累累硕果;或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百泉峪,远眺“点绿成金”的蒙山蜕变;主直播间内,则围绕蒙阴县“四雁工程”引领振兴之路进行交流探讨……这场三地同台、隔空互动的“青春对谈”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以较强的历史延展、空间分辨和专业剖析吸引了近3000名观众观看,评论区“求链接”“想打卡”的留言此起彼伏。“回到家乡开展实践调研,用自己的方式为老区振兴贡献力量,值了!”“主播”皮鑫悦兴奋地说道。

  八百里蒙山沂水,从“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到“热切‘崮’土、生机勃勃”,红色血脉在这里绵延赓续,振兴的故事在这里生根发芽。几天的时间,博士生们行走在广袤的沂蒙大地,见山见水见发展、同研同悟同求索,一边“受教育”,一边“长才干”,体验了一堂扎扎实实的“大思政课”。中国人民大学研团工委副书记邓好然表示,博士生服务团将会牢记沂蒙精神蕴含的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无畏情怀,持续推动硕博研究生去田间做扎实的学术、到基层做实在的贡献,学在人大、干在沂蒙、走向中国、触摸时代。(通讯员 尹永跃 郝玲 崔灿 杨梓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峻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