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晓豪 见习记者 张晨曦 通讯员 刘国伟 刘从壮 戴章超 临沂报道
近日,郯城县开展“第一书记优选”产品展示暨“山东手造·产自临沂·郯城好品”体验日活动。来自上海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的26名外国留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体验日活动,设置了琅琊草帽、柳编工艺、郯城大米等“第一书记优选”产品展示区和面塑、剪纸、木旋玩具、中国结等非遗文创产品体验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港上镇的展示区域摆满了木旋玩具,据了解木旋玩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成化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集民间绘画和手工技艺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以丰富的色彩,特别的纹饰,生动体现了人们淳朴的审美和美好的生活祈愿,是乡村民俗和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被称作是木头“旋”出来的民俗技艺。
2014年11月11日,木旋玩具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郯城县港上镇组织委员、统战委员陈龙祥在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木旋玩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旋玩具的发祥地,距今已经有600余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将充分保护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并结合现代发展趋势进行创新,为此我们结合新旧动能转换,设计建造了郯城木玩产业园,现在已经入驻企业17家,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如今,郯城木玩产业园占地500亩、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完成。预计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西区厂房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招商。产业园全部完工后,可年产10万套木制玩具和30万件家具,实现产值38亿元。
此外,郯城县还依托“木旋玩具”传统手艺,开设残疾人“木玩”培训班等,并将企业订单分给学员,让其在家中完成生产任务,坚持“非遗+扶贫、扶志、扶智”,突破送钱、送物等传统帮扶方式,通过技艺帮扶,让群众通过“非遗”项目走上致富路。以产品化、产业化的经济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紧密融入现代生活。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