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大众网记者 宋晓豪 通讯员 田彬彬 徐杰 王广森 临沂报道
仓廪实,天下安。郯城县夏粮单产、总产接连刷新纪录,郯城县杨集镇杨一村的种植大户韩洪福,和广大的种植户一样,难掩喜悦。“今年我种了600亩的小麦,多亏了这个牧原集团的肥水浇灌,我每亩地能省200多块钱的肥料和浇水钱,而且俺家的小麦比其他地块能多收100多斤的粮食。” 韩洪福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农场还种植了几亩有机蔬菜,用的也是牧原的堆肥,好用又环保!”
韩洪福的增产增收得益于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郯城五场生猪养殖项目提供的液体粪肥和农业技术服务。郯城牧原五场位于郯城县杨集镇,项目占地面积268亩,总投资1.2亿元,年出栏11.5万头育肥猪。
“像韩洪福家这样的粮田,在郯城县杨集镇现有5000余亩,这些田地都铺设了牧原的支农管网,我们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水肥、沼渣综合利用’的处理模式,每年可产生14万方的肥水和700方的固体肥料,这些肥水全部免费供给周边的种植户,每亩地可节约肥料灌溉等投入295元,而且我们处理后的水肥,富含大量生物活性物质,是非常理想的液态有机肥,能够切实帮助农民朋友实现‘减投增收’的目标。”郯城牧原项目经理贾梦迪介绍到。
“2023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存栏22.2万头,生猪出栏32.62万头,预计可产生140万吨的养殖废弃物,环保的压力巨大。而且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果把所有动物的粪、尿、排泄物充分利用,即可满足植物对有机物40%的需求。”郯城县畜牧发展中心王广森介绍到。
为了解决养殖污染问题,郯城县积极探索,招引牧原集团入驻郯城。王广森说:“养殖企业的目标是解决养殖污染,牧原集团有实力、有意愿投入资金、投入技术,以‘延链补链强链’布局,建立起‘生态健康养殖——安全绿色食品——废物高效利用——有机粮食种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降碳、发展增绿。”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事关农业绿色发展,更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一个养殖场改变一片生态,一个养殖场拉动一方经济,一个养殖场造福一方群众。郯城牧原的出现,不仅让百姓能吃上安全肉、施上有机肥、摆脱环境污染,实现“种养循环”的双向奔赴。同时,养殖场可为300多人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养殖过程每年可消耗粮食10万吨,实现粮食转化增值,拉动了当地电力、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效果明显。
郯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谢飞介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不完全统计,市委书记任刚多次对全市循环经济做出指示批示,作为农业大县、畜牧大县,我们郯城首当其冲且大有可为。”
如何实际实效、不折不扣,在完全践行绿色理念基础上,推出更节约成本、更利于长久发展的循环农业模式?郯城县进行了一系列满足多方利益的探索实践。郯城县坚持“环境不污染、资源不浪费、经济再循环”的目标定位,目前已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园区为平台的三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依托万华禾香板业、长青生物质两家龙头企业,打造秸秆循环利用产业;依托庆宇农业生物、牧原养殖等企业,打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依托杨集镇种养循环智慧农业产业园、庙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闭环式农业循环模式。
“粮食安全观和大食物观皆为‘国之大者’。我们将继续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坚持‘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循环’原则,依托技术创新驱动,创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谢飞说。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