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粮仓”郯城担当 以新质生产力 绘就好“丰”景

2024-03-22 08:32: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宋晓豪 张晨曦 田彬彬
play

  大众网记者 宋晓豪 张晨曦 通讯员 田彬彬 临沂报道

  2023年郯城县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单产总产居临沂市“双第一”,主导产业的加工转换率达86%以上。这是“鲁南粮仓”的担当,每一次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的背后,每一次产业高效融合发展的背后,都有着一系列的新变革、新方法、新措施。

  强基固本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正值春耕春管的重要时期,在郯城县泉源镇的万亩示范田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农用无人机等各式农机齐上阵,俨然一派农忙“新”景。

  “从全县整体水平看,今年的苗情是比较好的一年,一二类苗占全县的80%以上,个体比较健壮,群体也比较合理。从目前的苗情来看,全县小麦进入了返青拔节期,当前需要针对弱苗需要及时进行追肥,以及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郯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孟凡胜向记者介绍到。

  郯城县坚决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以新技术、新服务创造传统产业新价值。加快提升装备水平,构建耕、种、管、收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调动全县121家农业服务组织和机构,实现年社会化服务面积115万亩次。农机总动力达到90.8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5%。同时,积极推进计划投资394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智慧云平台和指挥中心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无人农场1500亩,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实现灌溉、植保、耕地质量等监测应用,实现一个平台监管万亩良田。郯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农业机械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吕杰在采访中表示。

  协同发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条

  在庙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见园区内蓝青家庭农场、羽润养殖、郯润食品等等,各种种植、饲料、孵化、养殖、屠宰、分割项目错落分布。郯城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化科负责人刘艳飞说道:“在我们园区内64天可以见证鸡蛋变成鸡米花的全过程,一颗鸡蛋经过羽润21天孵化、42天养殖,郯润2小时屠宰分割、2小时烹饪料理,鲜肉鲜做、鲜进鲜出,直通百姓餐桌”。

  近年来,郯城县坚持立足市场需求,加快培育“产供储加销”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动产业振兴。综合资源禀赋、区域分布、产业特色等因素,坚持走规模化、集群化、链条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截至目前,优质粮油、生猪、白羽肉鸡、银杏等4条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的重点链基本建成,水稻、小麦、预制菜、冷水鱼、草莓、葡萄、食用菌、坚果炒货、花卉苗木、民族小吃、二胡、中国结、木旋玩具等13个细分产业链价值进一步提升,建成2条超200亿级的县域特色链、3条超50亿级的镇域特色链。

  硬核突破“新生”力量驱动发展

  春分前后,在郯城县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里,农技人员正全神贯注地比对各块试验田中麦苗的生长情况,认真记录分析最适宜本地的育种方向。“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这些专家是育出好种子的‘定心骨’。”郯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燕介绍说,“我们围绕种业发展课题,坚持科技、人才两手抓,投资2.6亿元建设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作物品种综合试验站,从科研育种、试验示范、加工推广等全过程实施物联网智能监测。同时,做好人才外引与内培,组建国内唯一拥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五大农作物的育种团队5支,成功建立‘柏连阳院士团队工作室’等科研队伍,先后自主选育小麦、水稻、玉米等国审新品种12个、省审新品种21个,居全国领先”。

  新力量催发新发展,2023年以来,郯城县以“四雁工程”为抓手,培育四雁人才1000余名,依托“四雁”人才在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加快推进“一区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创建,庙山镇、归昌乡2个乡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乡镇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聚焦打通农业上下游产业链,引导“四雁”人才建成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1个,辐射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1.9万元。探索推行创富共同体,全域推广片区联合等5种增收模式、开办创富公司等10条增收路径,建成创富共同体8个,带动46个村集体增收1900余万元,全县村均增收37万元以上。

  三月风暖,春拂大地,万物萌发。一路寻“新”,一路向“新”,在万象更“新”的古郯大地,郯城县正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