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马头镇:春风化雨润心田,文明花开古镇美

2024-07-09 08:54:30 来源:  作者: 宋晓豪
play

  大众网记者 宋晓豪 张晨曦 通讯员 房德华 宋法强 临沂报道

  近年来,郯城县马头镇结合村情民情,不断探索乡风文明新模式,聚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优化村规民约弘扬新风、巧用奖惩机制选树典型的方式,促进基层治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实现好家风引领好民风,好民风润泽好乡风,在加速乡村振兴见实效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则家训传承中华美德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风的基础。好家风造就好家庭,好家风营造社会好风气。尊老爱幼、夫妻恩爱、教子有方、兄友弟恭、勤俭持家、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好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也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

  在马头镇马南村,还有一批良好家风的传承者,这些传承数代的家风,被后代们视为立身处世的精神财富。“勤劳一日,一夜安眠,勤劳一世,一生幸福。”“固守稳健,谨慎行事”“ 别人有灾我去救,自己遇难有人帮,别人有事不去帮,自己有事难求人”……在马南村,村民家门口都张贴着诸如此类的“家训”。

  2018年9月24日,郯城县花园乡冷庙桥头上发生惊险一幕:两辆面包车剧烈相撞,巨大的冲击力将其中一辆面包车撞向桥头东北角的猪肉摊。车祸发生瞬间,在桥头摆摊卖水果的郯城县马头镇马南村村民韩勤彩不顾个人安危,飞身救下4岁儿童,自己却身负重伤。更令感人感动的是,住院期间,本不富裕的韩勤彩全额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并主动将保险赔付的2万元钱让给孩子奶奶使用。

  “孩子没事就是万幸,什么恩人不恩人的,这种情况不管谁看见了都会去救,更何况我也是一名母亲。”“想想当时的场面也后怕,但是一想到孩子没事就觉得值了。”聊起车祸救人的瞬间,韩勤彩说道。

  韩勤彩见义勇为的举动并非出于偶然,生活中,诚信经营、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是她的一贯品质,更是她们家的家风家训。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善良、勤劳和勇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人向善向美,韩勤彩也被评为“山东好人”“中国好人”。

  一纸公约刹住不良风俗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马头镇坚持乡村振兴与移风易俗破立并举,一体推进,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天价彩礼、恶俗婚闹等不良风气,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爱国,爱党,爱集体”“栽花,种草,美家园”“尊老,爱幼,睦邻里”“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走进郯城县马头镇马东村,一片秀丽的田园风光,平坦的乡村小道、干净的宣讲小院让人心情舒畅,村路两旁设计精美的村规民约宣传板格外醒目,眼前这一幅文明和谐的画面,得益于马头镇村规民约的作用。村规民约“约”出了文明乡风,“约”出了基层治理新模式。

  过去,马头镇内滥办升学酒、参军酒、满月酒、高寿酒、二婚酒等现象较为普遍,很多群众虽然反感却也无奈。可是,送出去的礼金多了又不甘心,要找机会“收回来”,导致铺张浪费、恶性循环。“一年光吃酒送礼就有一两万元。”提起办酒的不良陋习,村民怨声载道。

  为了扼杀不良风俗,近年来,马头镇以整治无事酒为抓手助推乡风文明建设,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党支部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制定相关章程,确定红白事办理流程和标准,免费为群众提供农村红白事相关用品。此外,吸纳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人士和村“两委”干部为村级红白理事会成员,做到有章理事、有人管事。同时,在镇村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推出“村民公约”。村规民约明确规定酒宴的范围、对象、规模、程序以及处罚条例。还与辖区酒店和宴席一条龙经营者都签了承诺书,不能违规接办酒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村规民约在维护乡村稳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优化社会风气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我们村不仅风景美,回来的人多了,邻里和睦的多了,孝老爱幼的多了,勤劳致富的多了,讲文明的多了……”马头镇马东村党总支书记冯庆力说道。

  “有了村规民约,大家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很多坏习惯都慢慢改掉了,文明的意识也提高了,每天打扫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已经成为习惯。”“移风易俗真是好事,红白喜事倡导简办,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很大程度地减轻我们的经济负担,攀比之风渐渐没有了,老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马东村的村民们对村规民约赞不绝口。如今,马头镇的村规民约“约”进了村民的心里,“约”出了文明新风,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村子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处小院弘扬文明新风

  “我的公公婆婆常年在外打工,我的对象也经常在外打拼,无暇顾及家里,我就把照顾年老体弱爷爷的担子压在自己的肩上,给爷爷做可口的饭菜,给爷爷晾晒被褥,给爷爷讲讲村里村外的故事,让爷爷生活的开开心心……”在宣讲小院里,她们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带领父老乡亲感受孝道文化的意义,让孝老爱亲的良好风气通过宣讲在乡村群众生活中传播和传承。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积极互动,争先恐后分享自己尊老爱老、孝敬长辈的心得体会与真实感受。

  淳朴民风也孕育了良好的新风尚。村里选择了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代表组成农民讲师团,在宣讲小院里定期教授文明礼仪知识、生产生活技能等;同时创办讲习所,与梦想课堂有机结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深入挖掘特色民间艺术,组建秧歌队、舞蹈队、“郯马五大调”乐团、舞龙舞狮队伍,举办“四季乡村春晚”、秧歌展演、舞龙舞狮展演等农民群体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将文明乡风渗透到群众中去,让乡风文明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项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汇聚起全民参与的社会正能量,让文明新风变得更有温度与活力。

  打造文明乡风,让乡村生活拥有诗和远方,也能让乡村生机勃勃。用好文明乡风这一软实力与硬实力,将推动乡村振兴长足发展,行稳致远。春风化雨润心田,文明花开古镇美。马头镇将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吹到每个村街,吹进群众心田,让广袤农村成为一片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的希望田野。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