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是以残疾人证办理为基础,集成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就业帮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相关服务事项12项。近期,郯城县残联立足残疾人实际需求,深入贯彻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精神,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围绕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改革要求,从残疾人视角出发,以整合事项、部门联办、简化流程、信息赋能和帮办代办为手段,推动残疾人服务事项“一站办”“一次办”“高效办”,实现残疾人证办理“立等可取”,其他事项“静默认证”和“立申即享”。目前,通过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一窗受理”累计办理800余件,“一件事”办理环节和耗时分别压减33%、50%,达到服务效能最大化。
整合服务事项,推进服务集成化。在郯城县中医院设立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窗口,动态梳理与残疾人切身利益关联性强、高频发生的政策事项,将残疾人证办理、“两项”补贴发放、残疾人就业帮扶等12项服务由“单项分别申请办理”整合为“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集成办理,残疾群众可一次性申请多项补贴、救助。同时,在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一件事”服务窗口,安排专人负责受理残疾人相关事项,推动所有授权事项统一进驻办事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并提供咨询导办、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服务,推进办事事项集成化。
创新部门联办,推进服务高效化。县残联联合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大数据局印发《郯城县深入推进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方案》,将残疾人证办理、两项补贴、就业帮扶、辅助器具适配、养老和医疗补助申请等12个服务事项梳理整合,建立跨部门联办工作机制,每周二周三集中开展业务受理和联审联办,从“一事一申请”到“一次申请、事项通办”。同时,考虑残疾人行动不便等实际困难,创新“民政+人社+属地”联动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向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醒告知需要准备的申请材料,并上门进行收取,及时开展联审联办,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简化办理流程,推进服务精简化。前期,办理残疾人证需要申请、受理、评定、公示、审核、发证等多个环节,还要在办证窗口和评定医院之间多次往返。目前,从残疾人视角,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要求,简化残疾人证申请、受理、评定、公示、审核、发证和其他11个服务事项申请、受理、审核、办结等环节,压减为申请、评定、办结3个环节,无需评定的压减为申请、办结2个环节,实现在窗口现场申请、现场评定、现场办结“三同步”。同时,通过“申请表单多表合一、材料一次提交”,持续优化办理流程,实现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等“五减”目标。
强化数据赋能,推进服务共享化。深化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应用,制定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申请材料清单,不同事项相同的证明材料不再重复提交,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爱山东”APP等多种方式,推动电子证照跨区域跨部门互通互认,让残疾群众从每个部门“跑一次”,向整件事全流程“跑一次”甚至“不用跑”的升级,实现信息多跑路、残疾人少跑腿的目标。其中,民政局通过“山东数字民政平台”实时获取残疾人办证信息,按规定程序对申请人“两项补贴”资格进行认定;人社局需要的重度残疾人信息数据,由县残联每月5日前将上月数据通过协同办公系统推送,人社局再根据推送数据集中做好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工作;医保局需要的残疾人数据,由县残联每月5日前将上月数据通过协同办公系统推送,医保局再根据推送数据集中做好持证残疾人居民医疗费代缴工作。县残联相关业务部室需要的申请数据,由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窗口即时流转,各业务部室根据相关规定审核办理,最大限度方便残疾人办理服务事项。
深化帮办代办,推进服务精细化。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党员、专职委员、网格员在村(社区)帮办代办作用,通过走访入户、政策宣传等方式,详细了解残疾人情况,“零距离”为残疾人提供社保代缴、就业帮扶等精细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残疾人群体不同需求;二是在“一件事”窗口深化帮办代办活动,提供代填、导盲、轮椅推送(搀扶)等服务,帮助解决材料上传、在线操作等工作,拓宽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特别在残疾群众办理残疾人证主要材料不齐全的情况下,窗口工作人员可先行受理申请评残,办事群众在承诺期内补齐漏缺材料即可出证,减少残疾群众“折返跑”次数;三是在康复机构、评残机构及残疾人就业多的企业放置惠残政策明白纸、助残“一件事”明白纸及“一件事”表格,切实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的服务效能,得到市县政务部门的认可。(通讯员 马西军)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