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归昌乡:环境整治让乡村增“颜”提“质”

2024-12-26 17:1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静良
play

  深冬时节,走进归昌乡老归昌村,抬头是“画”,入目是“景”。村道干净整洁,绿化苗木昂首挺胸,木制长廊与村居相映成趣。近年来,郯城县归昌乡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以环境夯“基”, 以水清岸绿为“底色”,以民生幸福为“成色”,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色,实现村庄的美丽蜕变,绘就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院落干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化广场欢乐热闹,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微型”旅游、新型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乡村巨变、向美而行,见证了归昌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归昌乡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拆违、治乱、清脏、增绿、提亮、添美”为主要内容,全力整治乡村环境乱象,推动归昌人居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面对全乡基础条件差、群众不良习惯多的现状,归昌乡党委、政府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项目建设,逐村研判、全域谋划,建立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环境“管家”,扎实做好“发现、整改、验收、巩固、管护”一体化推进,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村一景”精品村庄。以“打擂台”方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检查评比活动3次,约谈行动缓慢、整治效果不明显的村班子3个,全乡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域推广“捆绑式”工作机制,配备196名网格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限”,先后16次召开整治工作推进会和进展情况汇报会,强化整治措施,确保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以前村庄两旁、河道环境卫生脏乱差,尤其是到了春季,风一吹,村上到处都是垃圾。现在村里的党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网格员、巾帼志愿者定期都会对村子周边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村民们自觉打扫庭院已成日常,农村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大家住在这里感觉很舒心。”该乡刘塘村70岁的村民徐希卿对环境变化赞不绝口。

  坚持“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工作模式,组织120余名乡村干部深入一线、带头整治,统筹各村党员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公益性岗位等近3000群众参加清洁行动,形成“领导带头抓、干群齐上阵”工作局面。将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纳入重点工作,发放宣传资料2000张、张贴宣传标语48条,开展“晒家庭美德•比人居环境”宣传活动4期,评比“文明户”“美丽庭院”示范户1368户,引导农户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逐步实现群众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初步显现。

  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坚持以完善提升基础配套为主,以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为重点,建办“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示范村16个。强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全乡共开展集中专项清理行动12次,共清理“五堆”1690处、乱涂乱画1370处、私搭乱建150处、残垣断壁249处,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8处,开展垃圾分类试点18处,拆除旱厕、露天粪坑96个。新建农村公厕2处,新修排水沟850米,新铺设农村水泥路面16公里,打通断头路6条,配置停车位10个,安装路灯56盏,新增绿化13000平方米,打造“微景观”“口袋公园”“公共绿地”7处,建成农村文体广场、特色展示街区3个,配套休闲设施5处,开展绿满沂蒙花满村行动,在曹滂、高庄村栽植月季3000余株,在老归昌村栽植凌霄花6000余株,同时其他39个自然村由社区统筹在重要路段播撒花种子,进一步提升片区吸引力。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河长制”“林长制”责任落实,乡村两级累计巡河685次,定期督查大羽白羽鸡养殖场环保工作,规范运行污水处理厂,确保洪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

  鼓励支持农户在院前屋后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等庭院经济,促进农业增收、美化生活环境。着力打造以郯庙村郯子文化展览馆、姜湖贡米产业园、凤鸣归昌示范片区为主的“微型”旅游线路,促生“文旅+”等新型特色农业。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各村创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强村公司等,带动村均增收5万元以上,其中2个村年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同时利用现有集体经济资金,修建日光温室40座,由村干部带领种植富硒甜瓜、西红柿、牛奶草莓等,按投资比例分红,逐步提升发展成色。

  “我们坚持‘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理念,不搞一刀切,杜绝千篇一律,让每一个乡村都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与发展路径。”归昌乡党委书记王慧敏介绍,下一步,归昌乡将认真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补短板、找差距、育典型、抓均衡、固成果、促提升,在“净、绿、亮、美”上铆足劲、下足功,确保实现65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目标,持续打造村村优美、家家整洁、处处和谐的和美乡村新家园。(通讯员 李静良)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