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扬,心弦共鸣——郯城县庙山镇中心幼儿园海沿分园非遗乐器进课堂活动

2025-02-26 12:05: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暴云彩
play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二胡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普遍、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轧筝或稽琴亦称奚琴。当幼儿园的萌娃遇见祖国的非遗乐器二胡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为了弘扬中国传统乐器文化,使幼儿充分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小朋友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

  遇• 民族乐器之识

  一天清晨,活动室里突然多了两个“大家伙”,小朋友们很好奇,却又很疑惑。

  若兮:“正言你快看,这是什么呀?”

  正言:“这个好像一个机关枪,我也不认识。”

  瑞雪:“这个像一个竖起来的大勺子。”

  昊霖:“我在爷爷家见到过,好像叫二胡吧。”

  高源:“等会问问老师吧,老师肯定知道!”

  经过询问老师,孩子们得知这是冯高妈妈给小朋友带来的新朋友——二胡。郯城县庙山镇岳泉村被称为是二胡之乡,冯高小朋友和班里的几个孩子最近对二胡特别感兴趣,于是冯高妈妈和老师一起参与了本次的非遗乐器二胡体验活动。想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了解二胡,在探索中发现着它的价值,感受非遗乐器的魅力,想让这颗传承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此时孩子们围着二胡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对二胡表现出了浓浓的兴趣。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基于孩子们对二胡产生的浓厚兴趣,老师从多方面开展了《古韵悠扬 心弦共鸣》的主题活动。

  品• 民族乐器之源

  王老师用二胡为孩子们演奏了一曲《春天在哪里》,熟悉的儿歌让孩子们对这个能发出好听声音的“大家伙”更好奇了。

  子沫:“我听过这首歌,但是是在手机里听的,好像用这个拉出来的更好听了诶!”

  佳洋:“二胡的声音真好听啊!”

  明研:“二胡看起来可真好玩。”

  乐琪:“我也想拉一拉。”

  针对孩子们对二胡的浓厚兴趣,暴老师通过绘本故事《八音的秘密》向孩子们介绍了民乐的相关知识。接着从二胡的起源讲起,老师详细阐述了二胡的悠久历史,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一传统乐器的深厚文化底蕴。

  随后,老师展示了二胡的基本构造,包括琴筒、琴杆,琴弓等重要部分,引导孩子们感受二胡的独特魅力。最后,老师概述了二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并强调了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探• 民族乐器之美

  孩子们跃跃欲试,老师便向大家介绍了二胡琴弓使用方法,并逐个邀请孩子们进行体验。孩子们一开始都小心翼翼,不知道怎么拉响它,暴老师带着他们尝试了几个音后,孩子们对这个“大家伙”发出的声音感到欣喜不已。

  高源:“这个琴的声音有点像小鸟儿叫,喳喳喳。”

  冯高:“我一拉它就会发出声音,真神奇!”

  婉晴:“我拉不同的地方,它发出来的声音就不一样。”

  在孩子们自主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后,老师通过示范演奏、个别指导等方式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老师思考:

  孩子们对教室里突然出现的“大家伙”充满了好奇,欣赏和简单尝试后对这个名叫“二胡”的乐器有了初步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的动作和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简单地了解后,让幼儿初步对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奠定了幼儿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我设计的二胡:

  在美工区,孩子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二胡外形特点,用画笔勾勒出二胡的形状,用自己喜欢的线条装饰乐器。

  我制作的二胡:

  在设计好自己心目中的二胡后,孩子们用积木玩具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二胡。

  赏• 民族乐器之韵

  在活动最后邀请了于金帅小朋友的妈妈为幼儿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二胡分享活动,满足孩子对文化体验的愿望。金帅妈妈现场为孩子们独奏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琴弓一拉响,悠扬的旋律在耳边回荡,让人回味无穷。曲毕,幼儿纷纷拍手喝彩,在多种感官中感受二胡之美,激发了对民族乐器的热爱。

  课程总结:

  中国传统乐器就像中国历史一样博大精深,非遗乐器二胡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通过此次探索之旅,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文化认知,还让幼儿近距离感受了民乐的高雅,音乐的精妙。让孩子们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见证者、讲述者、传承者,是本课程建设的基础底色和重要方式。

  有来处,方知去处,传统文化是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河,从远古奔流而来。传承是初心,是来时的路,亦是未来的指明灯。用音乐的智慧诉说向往,用文化的传承谱写华章,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静静等它发芽长大,当种子成为参天大树的那一天,也一定能体会到,教育的每一点一滴,都有它独特的意义。(通讯员暴云彩)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object HTMLUList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