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近年来,郯城县花园镇以基层群众为主体,以活动为抓手,强化家风家训内容建设,培树典型示范模范,创建美德积分超市,突出特色志愿服务,倡导移风易俗,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等手段,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 “实用、管用、好用”“三用”工作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
“实用”重基层,谋划文明实践新思路。接准“天线”,传播政策理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线,把理论阐述转化为本土案例,用方言土语、白话口语普及政策。利用好固定党日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平台开展好各具特色的宣讲活动,用讲故事、拉家常等生动方式传播党的“好声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鲜活化、具体化。善联“地线”,突出群众导向。创新“群众点单、村干部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将“菜单式”文明实践搬到田间地头、院落、小广场等场所,根据群众劳作实际送“菜”上门,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有触动、见效果”。用好“网线”,拓展服务项目。打造“文明实践+”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不断扩充志愿者队伍,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实现文明实践向“大街小巷”延伸、向“大事小情”拓展。
“管用”优结构,提升文明实践效能。服务上抓特色活动。突出特色品牌创建,有针对性地培育刘湖研学、琅琊草编电商培训、关爱留守儿童、银发义剪、孝善食堂、巾帼致富小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精心谋划“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突出元旦、春节、中秋等重要节庆日,组织开展乡村广场舞、村晚演出、书画创作笔会等活动,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获得强大精神力量。队伍上抓骨干人才。继续拓展并完善巾帼、党员、青年等志愿服务队,每支队伍培养5-8名骨干人才,鼓励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了解群众需求,及时提供关爱帮扶。制度上抓激励措施。持续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融合党建、学风建设,逐步完善正反向美德积分评价清单,明确村民信用积分评价指标加分项和减分项内容,形成美德行为与积分、奖惩相辅相成的考核机制,把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情况与积分兑换、享受服务、获取荣誉等激励挂钩,推动文明实践不断走深走实。
“好用”求实效,强化文明实践保障。坚持示范引领树典型。以典型培树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最美公益岗”等评比活动,积极发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让这些好人模范成为鲜活的“价值观”、最美“代言人”、最强“软实力”。传承家风扬正气。为引导广大家庭在言传身教中传递道德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涵养良好家风,引导各村打造家风家训一条街,进而扩大“一条街”的辐射作用,让“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已成为当地村民自觉传承、自觉建设、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行动。关爱儿童献爱心。推出一批“特惠性”和“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在儿童“实事项目”上深耕发力,加大村内孤贫儿童的摸排力度,精准对接孤贫儿童志愿服务团,做响“爱心妈妈”服务品牌,精心开展“一对一帮扶”“面对面交流”等特色活动项目,保障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倡导移风易俗树新风。充分发挥制度约束、示范带动、村民自治的督促推动作用,进一步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居)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明确婚丧事宜办理流程、宴席标准和奖惩办法,推动群众自觉文明操办。(通讯员 李靖)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