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编者按】
麦浪千重,沂沭情深。在这片被称作"鲁南粮仓"的沃土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的麦田又一次铺展成金色的海洋。
北斗导航精准守护着这片麦田,当机械的轰鸣声取代了镰刀的沙沙声,变的是生产方式,不变的是一代代人对于"颗粒归仓"的执着守望。
在这片麦田之上,每一株麦穗都记录着光阴的故事。那些“锄禾日当午”的艰辛,“汗滴禾下土”的不易,都化作粮仓里最踏实的积淀,成为这片土地最珍贵的记忆。
大众网记者 宋晓豪 张晨曦 通讯员 赵玺 李学飞 临沂报道
在郯城县泉源镇集东村的田野里,金色的麦浪随风起伏,饱满的麦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收割机轰鸣穿梭,麦粒如流水般涌入粮仓,秸秆则被同步粉碎还田。
“我种了两亩八分地,今年小麦好于上年,今天提前割了7天,种的是烟农19跟济麦22两样种子(混合种的),每亩看能多打200斤。”泉源镇集东村村民杨克勇声音里满是藏不住的喜悦。
为了确保夏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泉源镇早部署、早行动。一方面,组织农技人员逐地块摸排小麦成熟度、土壤墒情等数据,科学确定收割窗口期;另一方面,与农机部门协同联动,精准调配收割机,确保 “成熟一块、收割一块”。
记者在泉源镇农机站站长杨维国处了解到,为了充分发挥在“三夏”生产当中的主力军作用,泉源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六支专业化服务队,主要用于各社区、村的农机服务。
“同时,我们农机站也将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加大对农机服务人员的培训,确保成熟一块收割一块。”杨维国说道。
此外,该镇为外来跨区作业机手提供 “一站式” 服务,包括气象预警、作业导引、安全培训、便民保障等,并设立专项小组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我们召开草场和村居对接协调会,确定捡拾打捆地块;联合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开展农机义诊,对全镇范围内部分农机合作社及散户农机进行保养维修,确保农机安全作业。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确保‘三夏’生产平稳有序度过。”泉源镇副镇长杨林锋表示。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