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归昌乡:“稻虾共作”养殖 助农增收致富

2025-06-06 13:5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静良
play

  眼下,郯城县归昌乡归三村的稻田共作小龙虾迎来捕捞上市期,一笼笼色泽鲜亮、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被虾农们捕获上岸,抢鲜销售,稻虾连作基地一派繁忙。

  在归三村“姜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稻虾养殖基地,300余亩虾田条块相连、波光粼粼、水草丰盈。一大早,工人们就开始捞笼取虾。只见工人们撑着小船,穿着水裤,取笼、收笼、抖笼……一只只成熟肥大、色泽红润的小龙虾在工人们一番娴熟的操作下纷纷滚落入船舱里。鲜活的小龙虾活蹦乱跳、沙沙作响。

  该合作社负责人梁国介绍:“这个时间段的龙虾非常走俏。我们是早放苗,早开捕,主打一个季节差。像这种标准的大虾每公斤能卖到30多元。现在基地龙虾日销量达700多斤,高峰期可达1000多斤。你看这一块规模连片的稻虾养殖基地有300多亩,所出产的小龙虾因个头健硕、体态丰盈,一上市就吸引了周边采购商上门购买,每天即收即卖,市场供不应求。”

  据悉,稻虾共作模式是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循环绿色高效生产模式,在6月中下旬小龙虾收获后继续种植水稻。因养殖小龙虾后土壤肥力增加,能减少水稻种植中化肥、农药使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稻米的品质也提高了。

  为促进稻虾共作产业提档升级,归昌乡大力推广稻田小龙虾“繁养分离”和水稻种植“秧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小龙虾养殖环节,小龙虾种苗繁育与商品虾养殖分开进行,改变“养繁一体”的粗放式饲养模式。在水稻种植环节,水稻秧苗提前在育秧工厂培育完成,在龙虾收获结束后,秧苗通过插秧机栽插在稻虾田里,有效解决传统育秧耗时耗地、茬口衔接不畅等问题。降低了稻虾综合种养风险,提升了稻米和小龙虾的品质,促进稻虾综合种养增产增效。

  曹滂村郯新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强说:“农场的60多亩小龙虾全部采取‘繁养分离’养殖模式,水稻全部采取‘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虾苗种质得到提升,成品虾的商品性更好。由于养殖水源来自上游水库和地下优质水源,整个养殖过程无污染。这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小龙虾又大又干净,供不应求。”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铺陈出了归昌乡田野中最美、最灵动的画卷,而这也正是归昌“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乡充分利用“姜湖坻”区位优势和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把部分低洼地改造成稻虾共作基地,并推进稻虾共作产业标准化、生态化发展。

  捕龙虾、装龙虾、运龙虾、销龙虾……一曲生态农业的“丰收曲”已然奏响。目前该乡近400亩小龙虾全面开捕,一年下来亩产有机水稻900斤左右,产小龙虾400斤以上,亩均产值超8000元,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虾稻共赢”

  在发展小龙虾产业的同时,归昌乡积极探索“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出钓虾摸鱼、稻田观光、特色龙虾美食体验等系列活动,在已开发上市的“姜湖”鸭田米、富硒大米的同时,计划开发富硒小龙虾特色礼盒,打造“凤鸣归昌特色富硒农产品”品牌,让游客看得见田园风光,品得到乡土味道,带得走乡村记忆。

  “下一步,我们乡将继续深耕稻虾、稻鸭、稻蟹、稻鱼等立体综合种养产业,进一步扩大种养面积,同步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开发农耕研学、亲子体验等新业态,走出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之路。”归昌乡党委书记张路表示。(通讯员 李静良)

初审编辑:魏振彬

责任编辑:邓梦娇

相关新闻